天天看點

“小巷總理”譚竹青

作者:中國青年雜志

她用48年,在小巷裡創造了一段傳奇。

整理/本刊記者 曹珊珊

她是一名基層社群幹部,紮根于社群,兢兢業業奮鬥了48年。她曾幫助400戶居民搬遷,自家卻在15平方米的土坯房裡一住就是10年;她曾幫17家企業紮根,上繳稅費680萬元,自己卻出差坐長途火車,吃發黴的面包;她這輩子最高月工資890元,領了僅僅不到兩年,15萬元獎金卻分文不取還自掏腰包助人近萬元。她,就是長春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群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譚竹青。

譚竹青,1931年出生,吉林省長春市人。曾任長春市郊區大屯鎮婦女主任,西新鄉副鄉長、婦女主任,自1956年起,她開始擔任十委社群居民委員會主任。

“二道窪子”搖身一變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春人将十委社群稱為“二道窪子”,即“都市裡的農村”。該社群地理位置偏僻,三條胡同一條街,全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到處是破舊的棚屋,生活配套設施簡陋,居民受教育程度也不高,是人們口中“給錢都不去的地方”。那時的社群居民面臨子女入托難、買早點難、出門行路難、看病就醫難、孤寡老人生活難、待業青年安置難等一系列問題,而譚竹青所在的居委會窮得連辦公用品都買不起。

譚竹青意識到,要建設好社群必須發展社群經濟。大的生意一時半會兒做不了,可以先從小的幹,她決定開間社群小吃部,幫大家解決吃早飯問題。沒錢、沒物,她就帶領社群裡的一些退休職工和待業青年去河邊挖沙子,去拆房工地揀碎舊磚頭,和大家一起光腳丫脫土坯。那時人均工資30多元,她拿出了家裡僅有的450元錢投入小吃部。為了省錢,她還把自家的鍋碗瓢盆和飯桌幾乎都拿到了小吃部使用,自己一家隻能在炕上吃飯。不到半月,10多平方米的“如意小吃”部開業了,小吃部慢慢有了收益,馬不停蹄,譚竹青就開始為居民解決下一個難題。

那時十委社群沒有幼稚園,許多居民需要抱着小孩擠公交送到很遠的幼稚園。1985年,譚竹青帶着居委會準備蓋間幼稚園,然而最大的問題是建設用地緊張,不知道蓋在哪裡,後來是譚竹青主動提出無償拆掉自家一半住房建幼稚園。幼稚園建好了,轄區的孩子們可以就近入托了,可譚竹青一家7口卻蝸居在不到15平方米的小房子裡長達10年。

沒向國家要一分錢,沒向銀行貸一筆款,靠着艱苦奮鬥的精神,譚竹青帶領社群居民辦起了麻花作坊、鞋廠、皮革廠、服裝廠等17家企業,固定資産高達2000萬元,年創産值千萬元以上,上繳稅費680萬元,還讓幼稚園、敬老院和菜市場也從無到有。國家給予她個人近15萬元的獎金,她分文未取,全部用在了社群發展和救濟困難戶上。

4個孩子的“代理媽媽”

1995年,長春市婦聯發起了“代理媽媽”項目,譚竹青主動加入。胡同裡有個叫瑩瑩的女孩,母親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父親靠蹬三輪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一次交通意外,父親受了重傷,家庭陷入了極度困苦,瑩瑩隻能退學來分擔家庭困難。看到同齡的夥伴們背着書包去上學時,瑩瑩隻能抱着書包躲在角落裡哭。譚竹青知道後,趕緊來到瑩瑩家對她說:“孩子,别哭了!從今往後,我就是你的媽媽,你就是我的親生女兒,安心地上學吧!”從那以後,譚竹青承包了瑩瑩的學費,幫瑩瑩置辦每一樣學習和日常生活用品,每逢節日她就會給瑩瑩買漂亮衣裳,上門慰問,還會把瑩瑩接到自己家為她做飯吃……

社群居民邵素英多年來一直靠領低保金獨自撫養女兒,然而女兒剛考上大學,邵素英就被查出患了骨癌。譚竹青知道後,來到邵素英家對她女兒說:“啥也别擔心,鼓起勁兒念書去!招兒是人想出來的,想着往好裡奔,日子就會越變越好!”此後,譚竹青每個月都從300元的工資中,拿出100元救濟邵素英母女。

社群裡還有個外号“小霸王”的青年叫李剛。一次他因為打群架住進了醫院,家人聲明和他斷絕關系。隻有譚竹青提着吃的來看他,她安慰落寞的李剛,“好好養病,想要啥,姨給你買。”第二天,譚竹青又跑到醫院,給李剛講做人的道理,還對他說:“你從小沒了娘,是個可憐孩子。你放心,今後你的一切姨都包下了。”一句話,讓這個刀紮到骨頭上都沒掉一滴眼淚的“小霸王”抱頭痛哭。後來,譚竹青為他介紹了工作,還籌辦了婚事。受到譚竹青的教育,李剛全情投入工作,很快就成了生産骨幹,還加入了共青團。

多年來,譚竹青先後成為4個貧困家庭孩子的“代理媽媽”,進行了上千次的家訪,還援助了孩子們近萬元,許多孩子親切地稱她為“譚媽媽”。去世前的10多天,她還帶着病體,參加了打造未成年人零犯罪社群會議。

就這樣,從青絲到白發,從腰背筆直到佝偻,譚竹青拖着自己的小馬紮走街串巷,做細緻入微的工作,讓近4000戶居民住上了樓房,協調安置了1000多名下崗職工,讓社群居民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譚竹青用48年的樸實工作,踐行了自己的諾言——“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雖然官不大,但是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這是共産黨員的本分和天職。”

2005年12月3日,譚竹青于長春病逝,成千上萬幹部群衆自發為她送行。她先後被授予“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全國優秀社群工作者”“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等170多項稱号。

監制:皮鈞

終審: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劉博文

編輯:申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