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4個老舊小區有機更新、81條背街小巷精細管理……副中心老城雙修有“裡”有“面”

34個老舊小區有機更新、81條背街小巷精細管理……副中心老城雙修有“裡”有“面”

通州區中倉街道北小園小區的居民張大爺最近心情格外好,這個20多年的老舊小區,不光有了锃亮的玻璃、煥然一新的外立面,路面平整了,樓道也幹淨了,還有了綠油油的草地和停車位,最開心的就是裝上了電梯,對于腿腳不利索的老年人來說,簡直就是福音。小區内原本荒涼的空地改造成為“小廣場”,入夜後溫暖的燈光,座椅、健身器材等設施遍布其中……

這個老舊小區蝶變,正是通州區老城雙修以及疏解整治促提升項目其中一個縮影。

老城雙修關注居民身邊事兒

口袋公園最美街巷不斷湧現

老城雙修就是副中心在發展的過程,讓老城區的居民能切身感受到身邊方方面面都在改善、都在進步,共享發展成果。

每逢夏季,映日荷花亭亭玉立;每逢冬季,銀裝素裹古色古香,西海子公園這兩年已然成為副中心的新晉網紅,不少新通州人、老通州人,或三五好友,或攜家帶口,前來打卡、拍照、錄視訊,頻頻亮相抖音、微網誌等新媒體上。

34個老舊小區有機更新、81條背街小巷精細管理……副中心老城雙修有“裡”有“面”

通州區以國家森林城市建立為機遇,增補群衆身邊綠植。口袋公園、小微公園的建設,可以讓群衆可以“出門見綠、起步聞香”。重點推動西海子公園改擴建工程、運河城市段景觀提升工程、小微綠地等15個項目,已進場面積4865.23畝,已完成栽植面積4865.23畝,累計完成總工程量的95%。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寫率由2018年的80%提升至91.46%,完成小微綠地建設104.6畝,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2018年的15.09平方米提升至19.31平方米。

老城雙修不僅關注明面兒,也關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在背街小巷整治方面,強調區域整體煥活,實作背街小巷精細整治。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全年累計拆除違建4227.5平米、治理開牆打洞8處、整飾外立面19874.8平米、路面修複46973平米、新增綠化面積8714.7平米、規範停車166處、通信架空線入地2942米,修複無障礙設施51處、增加便民服務設施20餘處。

充分利用拆違後的城市“金角銀邊”,結合周邊環境,打造休閑公園、體育公園、中心公園、城市客廳等。果園片區占地面積約20萬平米,南起廣渠路東延,北至京秦鐵路線,東到新華南路,西臨達富苑小區,涉及6條背街小巷17條小胡同。充分利用拆違騰退場地,因地制宜,打造了約4000平米,具有兒童活動區、老年活動區、慢跑區等全齡化體育公園,同時,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利用騰退廠房改建體育健身運動中心,為居民提供多樣化休閑健身場地設施,并根據居民健身需求,引入相關運動項目教育訓練,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運動健身需求。

2021年推進完成果園路、糧食局直屬庫平房胡同、潞河中學北街、梨園中街一巷、永順中街、魚市胡同等49條市級背街小巷整治任務。通過背街小巷整治,街巷環境面貌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群衆身邊的環境品質獲得顯著改善。其中,永順中街、魚市胡同2條街巷獲評2021年度“北京最美街巷”稱号。

34個老舊小區有機更新、81條背街小巷精細管理……副中心老城雙修有“裡”有“面”

整治後的永順中街

34個老舊小區有機更新、81條背街小巷精細管理……副中心老城雙修有“裡”有“面”

整治後的司空分署街

34個老舊小區有機更新、81條背街小巷精細管理……副中心老城雙修有“裡”有“面”

喬莊北街休閑公園

2022年,圍繞老城雙修,人居環境改善,将開展西營前街片區和朝晖片區2個片區環境綜合治理,對已完成精細化整治提升的81條背街小巷全面實施精細化長效管理,做好87條維護類街巷日常管理維護,打造具有副中心特色,晴朗有序、宜居宜遊的文明街巷。

在補齊衛生和養老設施方面,為應對疫情常态防控、人口老齡化,強化多級醫療設施建設和養老設施建設,加強副中心醫療體系“均衡布點、合理布局”,友誼醫院通州院區、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二期相繼投入使用,完成永順鎮養老院更新改造。

回歸初心解決群衆迫切痛點問題

建立老城棚改“競争性”搬遷新模式

在平房區改造和申請式騰退方面,回歸棚改初心,解決群衆迫切痛點問題。2020年老城棚改項目一期共7個片區,包括四員廳平房區、西營前街平房區等,占地面積約5.82公頃。現狀普遍具有建設年代早,房屋破舊低矮,建築密度大,環境衛生髒亂差,消防和治安隐患大等特點。按照“居民自願、平等協商、公平公開、适度改善”的原則,結合實施單元展開民意調查,總體入戶率超92%。制定《自主式騰退補償方案》,已獲區政府準許,老百姓對補償方案的支援率達到90%以上。同步積極籌備各類安置房源,建立了通州區老城平房棚改“競争性”搬遷的新模式,為老城平房後續46個片區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大家關注的南大街曆史片區,将打造成老城雙修精品示範性片區。

在騰退後房屋營運方面,已選取十八個半截胡同代表性院落作為試點,在滿足南大街規劃限制條件下,開展院落提升改造方案初步研究工作;同時組織專業團隊開展十八個半截胡同申請式騰退後營運方案前期研究,按照社會效應優先原則,結合文化、曆史編制營運方案。

老城區環境綜合提升

新景點周邊錦上添花

潞河中學深處副中心老城區核心,這裡書香四溢、環境靜谧,然而周邊區域環境卻顯得老舊,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為了改善這一地區的面貌,2020年8月,城市副中心老城雙修—潞河中學周邊區域環境綜合提升工程開工,主要涉及到複興裡小區、複興北裡小區、潞河中學北街6号樓和10号樓,共計17棟樓1127戶居民,總建築面積約為8.5萬平方米。此項工程已于2021年6月底完工,共計粉飾和改造建築立面105699㎡、修整道路及步道28886㎡、綠化景觀種植補植6479㎡、更新改造圍牆圍欄346延米、整治梳理架空線路39841米、完善照明設施412套,其中建立智慧燈杆3根、更新改造自行車棚768㎡,廊架3座、更新改造給排水管線6038米。

34個老舊小區有機更新、81條背街小巷精細管理……副中心老城雙修有“裡”有“面”

潞河中學北街整治後

2021年9月,北京環球度假區開園,随即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矚目的旅遊勝地。

環球影城周邊區域環境綜合提升也提上了日程,該項目北起雲景南大街,南至萬盛南街及群芳南街,西起通馬路,東至九棵樹東路及張采路。以萬盛南街為重點的“四橫四縱”主要路網沿線公共空間進行整治提升,從街區更新的角度統籌區域内慢行系統建設、交通停車情況、架空線入地、城市客廳微公園打造、區域文化元素融入、增設智慧設施等,使街區更新項目更加系統的落地。

四橫四縱包括:萬盛南街、群芳中二街、中三街,萬盛北街、日新路、九棵樹中路、雲景東路、頤瑞中二路。實施内容包括粉飾和改造建築立面、規範牌匾辨別、修繕或更新圍欄圍牆、綠化景觀種植補植、更新修整店前廣場等地面鋪裝、更新改造地下管線、完善照明設施等環境綜合提升。此工程計劃2022年7月完工,目前工程正在按程式穩步開展中,2022年将繼續推進。

老舊小區改造堅持民意導向

今年啟動34個小區有機更新

在老舊小區改造方面,堅持民意導向,推進老舊小區有機更新。根據市級下達通州區2021年工作任務,通州區新确認兩批項目,涉及複興裡西路31号院、新華大街31号院、新華西街42号等共計34個小區,建築面積87.466萬平米。

2022年計劃啟動已确認的第一批和第三批項目建設工作。其中,第一批共15個小區,涉及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目前方案設計已完成,正在組織報送專家評審會審議。第三批共19個項目,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将于近期啟動設計招标工作。

34個老舊小區有機更新、81條背街小巷精細管理……副中心老城雙修有“裡”有“面”

改造後的中倉街道北小園小區

2022年将重點推進玉橋南裡改造項目、葛布店東裡改造項目、喬莊北街改造項目,全面提高街道社街一體化平台服務,打造将社會資本引入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的試點項目。探索以街區為機關,開展街區城市更新工作,整合各類空間資源,有針對性地補短闆、強弱項,推動街區整體更新。

據了解,通州區老城雙修與更新三年行動計劃項目總共106個,涉及區級層面27個主責機關。截止到2021年底,已完成工作的任務有42項,正在按計劃實施的任務有33項,剩餘的31項任務将持續推進。

十四五期間,通州區還将深度推進城市更新,全面提升宜居品質。

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探索“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多元化更新模式。利用政府資金及空間資源撬動社會資本,發揮社會資本專業化營運管理優勢,保障實施工作的可持續性。

深化開展城市更新行動的體制機制創新研究,制定針對性強的專項政策和實施辦法,解決更新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全力推動老城區存量工業用地更新、老舊廠房改造、家園中心建設等重大項目落地,力争在全國城市更新的創新實施路徑中做出典範。

34個老舊小區有機更新、81條背街小巷精細管理……副中心老城雙修有“裡”有“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