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一、夫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二、释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古传为黄帝史官仓颉仰观俯察,象物而作。正惟其如此,我们创造汉字时揉入的审美观念其实跟我们欣赏汉字代表的那些人和物是相通的。

例如对女人。我们经常把长腿当作是美女身材的标配。长腿的确切含义并不是说这个女人一定个子很高,而是说她的腰线比较高,下身修长的标志就是长腿。

假如我们把她的腰线降下去,使她的身材呈现出上身长而下身短的既视感,那么无论她的绝对身高值再怎么往上攀升,也肯定跟“身形曼妙”这个词不沾边了。

对女人的审美是这样,对汉字的审美也无不同。就以“释”字为例,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两个“释”字: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左边一个“释”取自汉代的《石门颂》,而右边一个“释”则是清代书法家阮元的手笔。

我们先说左边这个字。这个字采用了一个生僻的字形,但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

重点是,左侧义符在这个左右结构的字形中被高置了: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我们像这样在底部拉出一条红色的横线来。左侧义符全部都在横线以上,而右侧声符则有一竖穿过横线,直出其下。

这条红色横线,它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就类似于人体的腰线。试想一下,如果左右两边写作等高,那么腰线就将下移到图中绿线的位置,结果会怎么样呢?——腰线一旦降低,“长腿效应”也就随之消失了。

至于阮元写的那个“释”字,他其实也在追求类似的长腿效应,只不过表现的形式稍有区别。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虽然这个字的左右两侧接近等高,但阮元在写义符“釆”的时候,把其余所有的笔画都安排在中竖的二分之一处往上,尤其是高置的横画极大地突出了“釆”的高腰特征。

至于右边的“睪”,阮元的书写则表现出这样的意识,那就是努力把所有的横画往上挤紧,而把最底下的一竖像人的长腿一样给亮出来,这同样是在追求高腰的视觉效果。

《张迁碑》的“释”字之所以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就在于它淡化了上述“高腰定律”。

我们仔细看《张迁碑》中的那个“释”字,它的腰线相比起《石门颂》和阮元手书都要更低,其标志是义符“釆”的一横已经被下降到接近中竖的二分之一处,而右边的“睪”,竖画向下出头也很短: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三、之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四、议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隶书跟楷书的不同,明面儿上最容易瞧出来的一点是:楷书的横画要斜行扛肩,而隶书的横画往往是水平的。

斜行扛肩的横画,只要稍微调整倾斜的角度,不难避免笔画的雷同,但水平的横画就很容易写作千人一面。

上面这个“议”字,在给它设计造型的时候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它的横画实在太多了。假如都写成水平的,最终成字的形态将会非常单调,像下面这样: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这是流行了许多年的刘炳森隶书。我私意以为,刘隶的一个严重缺点就是横画单调,不但单字中的横画都整齐一律地写作水平向右伸展的形态——比如“养”字——而且,全篇的横画综合起来看,也几乎没有运笔方向上的变化。这是刘隶对汉隶进行美术化、公式化地省减而造成的问题。虽然类似的省减使得刘隶成为一种易学易写的流行字体,但也因此永远阻断了它直入汉人之境的道路。)

我们单把上面这幅作品中的“养”字拎出来看看: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这个字的横画写得跟“一张梯”差不多,但成字之后还不到全不能看的地步,原因何在?

原因是,其中的一撇一捺两条斜线起到了良好的视觉调剂效果。

这其实就已经提示我们,在适当地调整横画的伸展角度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斜线的视觉效果,才能最终写活隶书的字形: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夫释之议∣学隶书该怎样避免写成美术字?用活两种线条是关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