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一、夫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二、釋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古傳為黃帝史官倉颉仰觀俯察,象物而作。正惟其如此,我們創造漢字時揉入的審美觀念其實跟我們欣賞漢字代表的那些人和物是相通的。

例如對女人。我們經常把長腿當作是美女身材的标配。長腿的确切含義并不是說這個女人一定個子很高,而是說她的腰線比較高,下身修長的标志就是長腿。

假如我們把她的腰線降下去,使她的身材呈現出上身長而下身短的既視感,那麼無論她的絕對身高值再怎麼往上攀升,也肯定跟“身形曼妙”這個詞不沾邊了。

對女人的審美是這樣,對漢字的審美也無不同。就以“釋”字為例,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兩個“釋”字: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左邊一個“釋”取自漢代的《石門頌》,而右邊一個“釋”則是清代書法家阮元的手筆。

我們先說左邊這個字。這個字采用了一個生僻的字形,但這不是我們要讨論的重點。

重點是,左側義符在這個左右結構的字形中被高置了: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我們像這樣在底部拉出一條紅色的橫線來。左側義符全部都在橫線以上,而右側聲符則有一豎穿過橫線,直出其下。

這條紅色橫線,它所帶來的視覺效果就類似于人體的腰線。試想一下,如果左右兩邊寫作等高,那麼腰線就将下移到圖中綠線的位置,結果會怎麼樣呢?——腰線一旦降低,“長腿效應”也就随之消失了。

至于阮元寫的那個“釋”字,他其實也在追求類似的長腿效應,隻不過表現的形式稍有差別。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雖然這個字的左右兩側接近等高,但阮元在寫義符“釆”的時候,把其餘所有的筆畫都安排在中豎的二分之一處往上,尤其是高置的橫畫極大地突出了“釆”的高腰特征。

至于右邊的“睪”,阮元的書寫則表現出這樣的意識,那就是努力把所有的橫畫往上擠緊,而把最底下的一豎像人的長腿一樣給亮出來,這同樣是在追求高腰的視覺效果。

《張遷碑》的“釋”字之是以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面貌,就在于它淡化了上述“高腰定律”。

我們仔細看《張遷碑》中的那個“釋”字,它的腰線相比起《石門頌》和阮元手書都要更低,其标志是義符“釆”的一橫已經被下降到接近中豎的二分之一處,而右邊的“睪”,豎畫向下出頭也很短: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三、之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四、議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隸書跟楷書的不同,明面兒上最容易瞧出來的一點是:楷書的橫畫要斜行扛肩,而隸書的橫畫往往是水準的。

斜行扛肩的橫畫,隻要稍微調整傾斜的角度,不難避免筆畫的雷同,但水準的橫畫就很容易寫作千人一面。

上面這個“議”字,在給它設計造型的時候最令人頭疼的就是它的橫畫實在太多了。假如都寫成水準的,最終成字的形态将會非常單調,像下面這樣: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這是流行了許多年的劉炳森隸書。我私意以為,劉隸的一個嚴重缺點就是橫畫單調,不但單字中的橫畫都整齊一律地寫作水準向右伸展的形态——比如“養”字——而且,全篇的橫畫綜合起來看,也幾乎沒有運筆方向上的變化。這是劉隸對漢隸進行美術化、公式化地省減而造成的問題。雖然類似的省減使得劉隸成為一種易學易寫的流行字型,但也是以永遠阻斷了它直入漢人之境的道路。)

我們單把上面這幅作品中的“養”字拎出來看看: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這個字的橫畫寫得跟“一張梯”差不多,但成字之後還不到全不能看的地步,原因何在?

原因是,其中的一撇一捺兩條斜線起到了良好的視覺調劑效果。

這其實就已經提示我們,在适當地調整橫畫的伸展角度的同時,還需要加強斜線的視覺效果,才能最終寫活隸書的字形: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檔|網絡

夫釋之議∣學隸書該怎樣避免寫成美術字?用活兩種線條是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