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竟然还有“一次性诗歌”?这到底是夸奖,还是批评?

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充满了一次性的东西。一次性的餐具,一次性的雨衣,一次性的医疗器具……这些一次性的东西,在方便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垃圾增多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加大了。

竟然还有“一次性诗歌”?这到底是夸奖,还是批评?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现代诗里,竟然也有“一次性诗歌”。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写了一本书,叫《中国新诗史略》。在这本书里,收录了雷平阳的《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这首诗。在这本书里,对于雷平阳这首诗,谢冕当然进行了评价。

竟然还有“一次性诗歌”?这到底是夸奖,还是批评?

这首诗体现了“单调中涌现的情景的更迭”和“江流‘一意向南’的坚定”。谢冕认为这是新颖的诗,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不过,谢冕后来又说,这是“一次性”写作,不能重复和模仿,否则就会败坏读者的胃口。

雷平阳的这首诗确实“单调”,单调得像在数数,或者是在背诵地理知识。这首诗也确实体现了向南的“坚定”,一直是“又南流”多少公里,没有别的。这首诗确实也够“新颖”,新颖得从来没有人想过,诗还可以这么写,或者说这么写出来的,竟然也能叫诗。

竟然还有“一次性诗歌”?这到底是夸奖,还是批评?

谢冕(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比如写清江在恩施的多少条支流,长江在四川的多少条支流?再扩展一下,写大别山的多少座山峰、318国道的多少个路口?这样一来,是不是就打开了现代诗的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写诗变得简单了,只要会看地图就行。

显然,这是不可取的。用谢冕的话说,这样的诗只能是“一次性”写作。雷平阳这样写,是新颖,你再这样写,那就是恶心了,会“败坏读者的胃口”。也就是说雷平阳的这首诗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那这样的诗还有存在的意义吗?读了这首“新颖”的诗,就不会“败坏读者的胃口”了吗?

竟然还有“一次性诗歌”?这到底是夸奖,还是批评?

雷平阳(图片来源于网络)

谢冕曾经说过,诗歌评论家是有责任将好诗挑选出来的,还说现在的诗歌圈子里,互相吹捧的太多,“吹捧都是你好我好,其实都不是很好,没有多好的诗。”谢冕这话说得确实没错,但他将雷平阳的这首《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收录进自己的书里,到底是褒是贬呢?

显然,谢冕对这首诗是持褒奖的态度的,那这算不算“吹捧”?这样的新颖,没有任何借鉴意义,那这到底是“新颖”还是“光怪陆离、荒腔走板”?所谓一次性诗歌,那就是写了之后不会再写,读了之后不会再读,像垃圾一样扔掉,那这样的写作本身,是不是就是在制造垃圾?

竟然还有“一次性诗歌”?这到底是夸奖,还是批评?

我们现在经常看到,被评论家吹捧为“好诗”的诗歌,读者读来是大倒胃口。就拿今年爆红的贾浅浅的诗来说吧,不是也有众多评论家说,诗里有“禅意”,有“灵性”,说贾浅浅是“天成的诗人”吗?现在的所谓好诗,不都是一次性的吗?有谁读了一次,还想读第二次的?

所以,现在的诗歌评论家们,是没有好诗的标准的。他们只看人,不看诗。他们以作者是谁作为评判诗歌好坏的唯一依据。有些人写的诗,不好也是好,而另一些人写的诗,好也是不好。所谓看菜下饭,变成了看诗人下评论。

竟然还有“一次性诗歌”?这到底是夸奖,还是批评?

我们不需要,至少是目前不需要所谓的“一次性诗歌”。这样的诗歌除了制造更多的垃圾,毫无意义。什么新颖、坚定,不是这样表达出来的。在中国新诗的历史上,不应该有一次性诗歌的位置,就像《平安经》,能算诗吗?那里不也有吹捧,不也有新颖、坚定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