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题/曹操为何执意杀杨修?一盒酥?鸡肋?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图片声明: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曹操杀杨修的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杨修少年多才,是曹魏年轻一代的翘楚,如果顺利的话将来会成为曹魏统一天下的主要谋士。

但就这样一位少年英才,却被乱世枭雄曹操亲手扼杀了。杨修的才华曹操是知道的。但即使这样,却依旧杀了他。其原因真如书上所说,曹操妒才、杨修张狂?

今天我来给大家分析下,曹操杀杨修事件中不为人知的内幕。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一、杨修并非一个简单的谋士

杨修所在的家族,弘农杨氏是一个世家门阀。当时东汉有两个最出名的豪门,一个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这个大家都知道。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就是汝南袁家的。另一个就是弘农杨氏,也就是杨修他们家。

弘农杨氏的先祖杨敞在西汉时期担任过丞相,杨敞玄孙杨震在东汉光武帝时官居太尉。从杨震起至杨秉后裔杨彪,连续八世均为太尉,可谓门庭显赫,名满天下。

东汉末年这个家族的名声来自杨彪,不过他的儿子杨修的名气也不下于他。此时的杨修完全就是弘农杨家未来的领导者。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所以说曹操杀杨修,并简单的杀了一个谋士,而是扼杀了弘农杨家延续繁荣的希望。目的也是为了打压士族。

那么曹操为什么打压士族呢?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二、?曹操打压士族的原因

在科举制度确立之前,天下的人才大多都来自世家豪门。世家门阀拥有土地,垄断官员推荐,任免,既有土地又有权力和舆论导向。他们等于是自下而上,可以像不断扩散的癌细胞一样,逐渐吞噬掉整个国家和皇权的。

他们主宰着朝代的更迭,影响着王朝的兴衰,坐看天下风起云涌。各个世家大族依靠着自己的财力、物力、人力影响着天下大势。东汉末年,皇权衰落,世家豪门把控着朝堂,为维护家族利益,世家门阀趁机大肆兼并土地,聚敛钱财。激起农民起义,东汉王朝至此落幕。

曹操打压士族主要是因为在很早以前曹操就认识到了士族的危害,早在董卓之乱时期,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各路军阀世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在作战中相互制约。拖延进度。这让曹操明白了世家门阀的本质:利己主义。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世家门阀的眼中根本没有大汉江山,有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在官渡之战时期,更是许多世家在背地里暗通袁绍。在曹魏政权时期,世家门阀对曹操的许多政策都进行过抵制,所以说世家门阀的存在对曹操的统治是一种威胁。对世家的打压也是势在必行。

早期的曹操需要世家的力量打天下,但当政权稍微稳定的时候,世家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曹操也就开始打压世家。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三、曹操针对弘农杨氏的原因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背后都有世家势力的支持,其中益州世家支持刘备、江东门阀支持孙吴,而曹操这边由于势力最强,支持他的世家也最多,其中以河内司马家、颍川荀家、弘农杨家三大家族为主。

其中颍川荀家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帮助曹操打天下,荀彧和荀攸更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曹操自然不会动荀家。河内司马家,向来隐忍,尤其是司马懿简直就是个忍者神龟,让曹操始终难以抓到把柄。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反观弘农杨氏,其在朝堂的势力最大。杨家并不是真正的忠于曹操,所以对曹操政策的抵制最为严重,而其子杨修在早年就参与到了曹操的世子之争中。

世家参与世子之争,是曹操不能容忍的,他不希望自己的天下最终也落入世家的手中,于是决定对杨家下手。

同时打击弘农杨氏,能够维护三个世家之间的平衡,三个世家中,弘农杨氏朝堂势力过大,曹操活着的时候,自然不惧。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但他死后,其继承人未必能够压制杨家。在曹操杀杨修后,立马就开始扶持司马家的司马懿,目的就是维持朝堂平衡。

曹操杀杨修也是在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世家大族不要介入世子之争。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四、

曹操打击世家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1、血腥杀戮

曹操讨厌世家,亲近寒门是人所共知的,世家在曹操眼中一直都是威胁其统治的存在。诛杀士族也是曹操打压士族的主要手段。

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就以为父报仇的名义屠杀徐州城。曹操在徐州屠城,主要杀的就是徐州当地的豪门士族。徐州在曹操屠城前并没有受到战乱的波及,当时的豪门士族牢牢把控着徐州。

根据世家豪门墙头草的性质,在曹操离开以后很有可能立马投降到其他军阀手中。所以曹操就以为父报仇之名对徐州的世家豪门进行了屠杀,目的地就是摧毁徐州城世家门阀体系,将徐州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2、屯田令

建安

元年,

枣祗

韩浩

向曹操建议道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秦人

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于是在

许都

(今

河南

许昌

)附近进行屯田。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劳动力、耕牛、农具是镇压

黄巾起义

中掳获的,有一部分劳动力号称为招募其实是被迫而来的。根据历史记载曹操

“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曹操实行屯田制度让曹操获得粮食、安置流民,稳固了自身的统治。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这个制度的实施能够打破世家门阀对经济的垄断,瓦解了世家门阀对曹魏经济的统治基础,让曹魏的经济来源不再是单单靠世家门阀支持。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3、颁布求才令,“唯才是举”

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所谓察举制就是你得靠别人推荐才能当官。这就导致了在朝堂当官的人大部分都是有后台的世家子弟。比如弘农杨氏家族成员占到曹魏官员的一半不止。为了打破世家门阀对仕途的垄断,曹操颁布了求贤三令。天下人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求贤令的颁布,打开了寒门学子进入朝堂的大门,打破了世家门阀垄断官场的局面。曹操通过举贤令的颁布,完成了曹魏官场的洗牌。也就是他的这道命令之后两年,再也得不到重用的荀彧,郁郁而终。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五、曹操对士族的打压随着曹操的死亡而终结

曹操在世时期,对士族一直采取打压政策。但当他死后,其子曹丕在司马氏的扶持下登上王位,曹丕在位期间他改变了曹操打压士族的政策。开始笼络士族,加强统治,更是制度九品中正制进行官员选拔,让士族子弟再次主导朝堂。

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是以家世血脉为标准,门第高即获高品。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再加上曹丕统治时期过分重用司马家,打击曹氏宗亲。导致曹丕死后司马家一家独大,曹氏一脉衰弱。最终曹家天下被司马家窃取,曹操一生心血终究化为虚无。

在后来的两晋南北朝时期,世家门阀制度更是达到顶峰。先后出现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等顶级豪门。甚至出现世家与皇权共治天下的局面。

曹操怒杀杨修,公开理由欲盖弥彰,其背后另有隐情

六、总结

俗语有云:“三代为一门,五代为一阀,十代一世家”。可想而知世家门阀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数代积累。世家门阀起于秦汉、兴与魏晋,在这千年的时间里,世家门阀一直影响着世界。

但万物终有兴衰,世家门阀也是如此。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世家门阀不再垄断朝堂政权,慢慢走向了衰落。正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中所说“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代繁华终究谢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