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元旦”一词是舶来品吗?其实中国人5000年前就过元旦了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称为“元旦”。虽然大家都知道今天放假,宜玩乐、祝福、发红包、立FLAG,但很多人不知道“元旦”这两个词是怎么来的,有人还认为这个词是从外国传进来的舶来品,认为元旦是个洋节。

“元旦”一词是舶来品吗?其实中国人5000年前就过元旦了

其实,“元旦”是地地道道的本地货、地产品,中国人5000年前就开始过元旦了。

元旦,按照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元”和“旦”。元在古语里是指“初始”,也就是“第一”的意思,“旦”是指日子,连起来就理解为第一天,初始的日子。

“元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所以,元旦起源自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到今天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晋书》不是“晋代的书”,实际上是唐朝房玄龄等人编纂的。所以,“元旦”一词最早应该出现在唐朝,不要别人问你元旦词源,你回答个“晋朝”,那就要被人笑话了。

“元旦”一词是舶来品吗?其实中国人5000年前就过元旦了

“元旦”两字,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诗作《介雅》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则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虽然都叫“元旦”,但古代的元旦与今天的元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颛顼时的元旦,是为了计量时间方便农耕,所以每年的三月作为新一年的开始。大家注意,这里的三月是指农历三月,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着“阴历”。到了尧舜时,人们为了感念尧舜的功德,把舜帝祭拜尧帝和天神的日子作为一年当的第一天,这时元旦就不只是单纯计量时间的工具了,还具有“祭祀”这一重大意义。

夏商周和秦汉时,虽然元旦的时间不尽相同(如周朝是十一月初一,秦朝为十月初一),名字也在变化(如元日、开年、华岁),但纪念“新年第一天”的习俗渐渐形成传统。人们在这一天祭拜祖先、祭祀神庙、贴春联、吃年糕、守岁,形式多样数不胜数。

“元旦”一词是舶来品吗?其实中国人5000年前就过元旦了

名称变来变去,大家还是觉得“元旦”两字好听。所以汉武帝以后,“元旦”作为“新年第一天”的称呼,就开始沿用下来了,一直用到清朝。

清朝灭亡民国建立后,我国开始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纪年法,并将公历中的一月一日作为新年,但这时并不叫“元旦”。直到1949年,“元旦”作为公历新年的称呼才正式确定,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过的“元旦”。而原来的“元旦”呢?就变成我们现在的“春节”了。

说完中国的,我们再简单介绍一下西方的“元旦”。在西方,“元旦”的节日起源于古罗马凯撒时代,凯撒为了祈福古罗马的门神,将一月一日作为西方新年的开始,并由此推广开来。

好了,“元旦”的简单介绍就到此为止了。祝大家新年快乐,2020暴富、脱单、减肥成功!

“元旦”一词是舶来品吗?其实中国人5000年前就过元旦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