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汽车后市场新政大盘点!风向标来了,维保服务未来会涨价?

2021年快结束了,今年在整个汽车行业,尤其是汽服、汽修行业有一些新的政策出台和落地。从宏观来看,这些政策对行业、对终端车主都有有一些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01

机动车年审新规

今年,公安部作出2021年车辆年审检查新规定,相比之前的年检规定,新规在一些细节上有做了调整,且在2021年1月1日开始实行。据《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显示,新的年检规定分为私家车和货运汽车两个部分,具体如下:

在私家车方面,首先在年检项目增加了一个环节——“安全缺陷召回”环节,如果汽车存在安全问题,厂家正在召回,那么工作人员会通过大数据来提醒车主汽车的召回情况。

其次,年检新规中明确、放宽了汽车的外观的审核限制,规定汽车在外观检测时,允许中网、踏板、行李架、保险杠、轮毂有个性化的改动。

而在货运车辆方面,新规实行三增六减举措,即新增轮胎花纹深度、车轮举升装置、轴距三个检测新项目;删除噪声、车速表、悬架效率、经济性、动力性、前置灯偏移量6个旧项目。

另外,年检新规还对年检周期和免检范围作出了调整。首先,机动车的免检范围由原来的6年以内小于等于6座,扩大至7-9座的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也就是说,未满6年的7-9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将可以享受免检政策。

其次,免检车前6年可以免除上线检测,只是每两年办理一下手续,6-10年为每年一检。也即是说,免检车在10年内均为两年一检,但只有第六、第八年需要上线检测。

02

汽车《新三包》政策

从2021年1月1日开始,国家开始施行的新“三包”政策。在这个政策中将会废除这一个限制条件,那就是在汽车厂商授权4S店之外自主进行维修保养的消费者,也将享受“三包”政策。

这一条相当于明确了消费者的合理保养维修,是可以在厂家指定的4S店之外进行的,而厂家和经销商,都不能以”未在4S店保养维修“为由,拒绝消费者合理的三包权益,这对于终端车主和社会第三方修理厂是双重利好!

此前,消费者在汽车质保期不在4S店做保养视同脱保的行为,在汽车“新三包”中改为了“经营者不得限制消费者自主选择对家用汽车产品维护、保养的企业,并将其作为拒绝承担三包责任的理由。”

除此之外,“新三包”还强调了一个“7天退换货”的权益,就是家用汽车产品自三包有效期起算之日起7日内,因质量问题需要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或者其主要零部件的,消费者可以凭购车发票、三包凭证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者退货,销售者应当免费更换或者退货。

当然,纯进口汽车也纳入三包范围之内,以往进口车主是享受不到三包待遇的,大家也可以注意下。

03

新能源车专属商业保险条款

今年夏天,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重磅条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征求意见稿)》公布。

而就在前不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车“三电”(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纳入保障范围,涵盖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使用场景。

同时《条款》结合新能源汽车充电使用的特点,开发《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既涵盖本车损失,又包含充电桩等辅助设备自身损失以及设备本身可能引起的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集中解决新技术应用中,辅助设施产生的风险。这是车险首次承保车外固定辅助设备,是车险领域内的一次创新和探索。

这份条例主要阐述了新能源车险的内容,明确了主险的范围、险种和购买方法。其中,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不仅将消费者最关心的三电系统纳入保障范围,还囊括了自燃、电网故障、充电桩、智能辅助驾驶软件等,但却明确说明电池衰减不承保!

04

新《排污许可管理条例》

今年3月1日,由国务院颁发的第736号国务院令——《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正式施行。此次《条例》的颁布和落地,最大的亮点在于对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比如,排污单位要按照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运行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规范化污染物排放口,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需要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控设备联网,原始监测记录与环境管理台账保存期限均不得少于5年。

“排污许可证不仅是‘排污资格证’,而且还是排污行为法律性要求和规范性要求的载体。排污许可证是排污单位承担污染排放控制义务和责任的法律文书,具有法定性、强制性。”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孙守亮表示,条例将污染物排放治理的责任回归企业,改变以往政府包办式、保姆式管理的做法,明确了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控制的主体责任。

在违法排污的法律责任方面,条例进行了严格规定。比如,对无证排污等行为,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如果排污单位拒不配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将被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总体来看,这些新政在利国利民的同时,也提高了汽车后市场的准入门槛,对于一些独立后市场门店老板来说,运营成本会有所增加,相应的服务定价可能也会提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