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2年,山东临沂发现寒酸古墓,结果里面埋着争论千年的兵家谜底

1972年,山东临沂发现寒酸古墓,结果里面埋着争论千年的兵家谜底

1972年4月,山东临沂,当地的卫生局因办公需要,准备在银雀山建一座办公楼。就在工人们刚动工不久,却发现了大名鼎鼎的兵法圣物就在地基下的神秘古墓中,更解开了兵家历史争论千年的一道谜题。

1972年,山东临沂发现寒酸古墓,结果里面埋着争论千年的兵家谜底

当时,工人们其实才挖了两米深左右,却发现夯土层有点不寻常,似乎有人工夯实过的痕迹。再往下挖少许,竟然看到了古墓上的青砖。对于银雀山的工人们来说,这样的青砖他们曾经听其他工友说过,往往是存在古墓的特征。要说其他工友们为什么能知道呢?

别看银雀山虽然如今名气一般,但却历史悠久,而且从1970年到1972年就先后挖出过好几座古墓,而且大多是在工地里挖出来的,工人们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很快,工地里发现古墓的消息传到了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一场意义深远的发掘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1972年,山东临沂发现寒酸古墓,结果里面埋着争论千年的兵家谜底

当时,考古队抵达现场后发现这座古墓的表面确实没有什么独特之处,看上去是个平常的古墓。进入墓内,发现里面满是淤泥,显然这座墓已经被破坏得十分严重。只不过,淤泥里的竹片却保存得还可以,上面的字迹居然在清洗后依然清晰可见。

据考古队的挖掘,这座看似平平无奇的古墓中居然先后出土了将近五千枚的竹简。从古墓的形制和竹简上的文字来看,专家们推测古墓应该是在西汉初期。而这五千枚竹简更是完美地将四部兵书呈现在人们面前,分别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可以说每一部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著作。

1972年,山东临沂发现寒酸古墓,结果里面埋着争论千年的兵家谜底

这座古墓出土的文物,尤其是《孙膑兵法》的出土更是一举化解了争论千年之久的兵家之谜。那么,谜题究竟在哪呢?

其实,别看如今的我们对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耳熟能详,然而历史上对于孙武、孙膑究竟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曾经有过激烈讨论。

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出现了一个被后世称为兵圣的著名军事家,他和伍子胥的推荐下,以《孙子兵法》取信于吴王阖闾,并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国军队。无独有偶,后来的兵家另一位大佬“孙膑”同样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破魏军,可谓青史留名。

1972年,山东临沂发现寒酸古墓,结果里面埋着争论千年的兵家谜底

然而,如此耳熟能详的人物却在历史上争议不断。比如如今传世的《孙子兵法》共有13篇,但在《吴孙子》却有82卷,而在《齐孙子》又为88卷。由于卷数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以至于不少人认为传世的《孙子兵法》(十三篇版本)不过是后人托名的伪作,甚至还有人认为其实是曹操所作。

1972年,山东临沂发现寒酸古墓,结果里面埋着争论千年的兵家谜底

至于《孙膑兵法》的争议同样不小,有人认为《孙膑兵法》其实就是《孙子兵法》,只不过鬼谷子当年机缘巧合得到《孙子兵法》后传授给了孙膑。事实上,这种观点到了近代都依然不少支持者,比如著名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先生就认为《孙子兵法》很有可能是伪作,并认为孙武、孙膑可能其实是同一个人。

幸好,这座古墓出土的文物给了这场争议一个完美答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就如上文所言,古墓里的《孙子兵法》就有如今传世的13篇版本《孙子兵法》,又有独立成册的《孙膑兵法》。尽管后者不如前者保存如此完好,但依然有足足六千多字。考古队邀请文献学、汉语言领域的专家一起研究后,却发现二者在行文思路和表达技巧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不大可能是同一个作者所撰写。换言之,孙武、孙膑确实是两个人。

1972年,山东临沂发现寒酸古墓,结果里面埋着争论千年的兵家谜底

更幸运的是,尽管那时候经费紧张,但高层依然批下了经费,让考古专家们对这些本在淤泥里的竹简进行整理和修缮,最终绝大多数竹简都被保存了下来。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不知道墓主人的身份,不过能收藏如此多的兵法,想来应该曾经驰骋沙场过吧。

1972年,山东临沂发现寒酸古墓,结果里面埋着争论千年的兵家谜底

这批竹简也因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意义,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了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来源:酒熟梅子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