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爱情是美好的,有时候爱情也会成为对他人进行情感勒索的手段。
达芙妮的小说《浮生梦》就讲了一个因爱受伤的故事:

男主从小失去父母,跟随表哥生活,也是他唯一的财产继承人。他从小就特别崇拜表哥,模仿他的走路姿势,言行举止以及他的气魄和胆量。
曾经有一次,男主被表哥带到一个行刑的街口,站在绞刑架前看着如稻草一般摇摆的干尸以锻炼他的勇气。
男主对如父如兄的表哥不但敬重,还十分依恋。到男主20岁以后,表哥每年都会只身一人去国外度假,留下他一人在家里打点家务。
意外来得出其不意。一年冬天,表哥去意大利旅行再也没有回来。原来他在异国遇到了身为家族故亲的瑞秋表姐,并且已经和她闪婚。
男主心底升腾起一种嫉妒,是瑞秋这个女人夺走了表哥,也夺走了自己的“父爱”。
一年后,男主接到了一封来自表哥字迹凌乱的求救信,信中告知自己被瑞秋控制,痛苦不堪。
带着重重疑惑,男主独自辗转找到了意大利表哥生活的宅院,没有见到瑞秋,却从下人那里得知表哥已经离世。
谜团丛生,是瑞秋杀害了表哥吗?男主决定返回英国家中等候那个即将出现的神秘女人。
回到家中不久,男主得知瑞秋要带着表哥的遗物来家中处理后事。他决心给这个女人一点颜色看看,并试图从她身上揭开表哥死去的真相。
见到瑞秋,男主觉得太不可思议。没想到,瑞秋是一个非常安静优雅的女人,她和前来迎接的人们亲切交谈,得体的言行引得众人纷纷投去满意和赞许的目光。
瑞秋和男主一起把表哥的衣物赠送给贫困的佃户,还和下人一起动手修建花园,栽下从意大利运来的花草树苗。她懂得药草,走访客人时能够开出方子替人解忧祛病。
男主的内心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他开始习惯有瑞秋在身边,他甚至开始嫉妒表哥曾经得到过瑞秋的呵护与爱意。他现在只想让瑞秋开心,他想要把自己在满25岁就能够继承到的全部财产转赠给这个女人。
在生日前夜,男主拿出在律师那里签署的财产转赠文件还有全部珠宝首饰迫不及待地交给瑞秋并向她求婚。两个人抱在一起狂热地笑成一团,他们度过了甜蜜的一夜。
第二天,男主在餐桌上向大家公布自己即将要和瑞秋结婚的消息,瑞秋却表现得异常冷淡和惊讶,“菲利普,你是不是疯了。”
瑞秋找来邻居的一个女孩作伴以防止男主再度近她身前,并告知男主自己不久后就要离开这里。
这让男主如遭重击,他猛然想起佃户给过他的表哥藏在被褥里的一封信,告诉他瑞秋阴谋在心。可当时他在瑞秋面前他已经丧失了理智,迷倒在瑞秋的魅力之下,把那封信埋到了冰冷的花岗岩之下。
事情一步步变得清晰,教父在银行公证人那里得到证实,瑞秋在国外负债累累,她在这里居住期间也透支了很多花销并向国外转了很多钱。
男主遭受打击生了一场病,除了普通的感冒头痛之外,还有额外的不适感。他顿时想起了表哥在信中告诉过他的病症,那感觉似曾相识。
于是,男主开始在暗中监视瑞秋,他发现了一个信封,从里面倒出来的不是书信而是一把有毒的金莲花种子。那种子跟瑞秋曾在种植园里扔掉的一模一样,在她和表哥住过的意大利宅院里同样也生长着这样的植物!
男主找来教父的女儿一起去瑞秋房间里寻找她陷害自己和表哥的证据。搜查无果,却在花园里见到了掉下悬桥奄奄一息的瑞秋。
瑞秋握着男主的手,眼神痛苦而迷茫,喊了一声表哥的名字就死去了。
随着瑞秋死亡,真相也成了谜团。瑞秋有罪还是无罪? 化为了一个统摄全篇的焦点。
这部《浮生梦》又名《我的表姐瑞秋》,是达芙妮·杜穆里埃于1951年撰写的长篇小说,是她继成名小说《蝴蝶梦》之后的又一巅峰之作。
《浮生梦》中,达芙妮承继了她善用的哥特式神秘风格,以男主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他与瑞秋的故事,整篇文章形成了结构上的闭环体系,对真相的追问也在无限地循环着。
瑞秋作为故事的女主人公已经死去,但是对于她是否犯下过错读者却并不知情,而整篇哥特基调下的悬疑气息都凝结在了女主人公的身上,她变为一个有待读者们开发的神秘体。作者用扑朔迷离的情节和细致入微的描写,去引导读者辨认人物的是非黑白,体会作者内心对于男女权利失衡所引发的人生悲剧的叹惋和深思。
达夫妮的作品几乎都带有一定程度上的女权主义观念,这与她生活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爆发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不仅仅在政治领域上产生了影响,在文学领域的反响也很深远,各种思想成果也如雨后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作家们试图重新定义女性及女权观念,在她们生活的历史背景下也应运而生。
但达芙妮相对温和的女权主义思想与当时的激进式女权主义似乎不在一个维度,也正是这种差别,文学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认可她作为一个出色作家的才华,她一度被批评为未完全脱离男权文化奴役的女性作家。
但我认为,达芙妮追寻的并不是两性世界非男权就女权的二元对立,她一直努力寻找男权和女权之间的平衡点。
达夫妮生活在男权盛行的时代,在男尊女卑思想的环境中长大,她虽然出身于伦敦一艺术家家庭,家境优渥,但由于家中无子,达芙妮从小被盼子心切的父亲当男孩子来养,父亲的这种养育方式对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女孩儿几乎不穿长裤的爱德华时代,她都穿着短裤,打着领带,喜欢把自己打扮成男孩儿的样子。 她认为自己长错了身体,打小就称自己为“混血儿”,有着“女性的外表和男孩儿的思想和精神”,性格也大胆、反叛、刚烈。
在《浮生梦》中夹杂了大量的书信,这并不是随意的,也不仅是为了抒发一腔热情,而是对社会既定男女不平衡的权力的回应。因为书信原本作为一种被女性青睐的表达方式,作者却多用在表兄弟之间的对话,这种独立于故事现实发展的隐形男性对话,每每在男女主人公生活趋于平静时挑起一阵波澜和惊恐。实际上,达芙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将矛头指向父权制承袭下压制和迫害女性黑暗恐怖的势力。
说回我们自己,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封建制度历史,“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也曾根深蒂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封建思想虽然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又呈现出走向另一种极端 的尴尬趋势,很多不当的价值取向误导女性们只为自己的容貌和身材负责,“十指不沾阳 春水”甚至成为许多女性定义幸福的标准。
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认知显然淡化和扭曲了女性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应该拥有和追求的真正价值。
所以,我们不仅要理性地认识到性别冲突,更应致力于化解这个冲突。达芙妮·杜穆里埃毕生努力从物欲横流的物质文明中解救失落的精神世界,在理智与情感中寻找迷失的自我,寻求两性之间健康和谐的相处模式,从回归家庭,收获幸福的视角重新解读经典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你也对达芙妮·杜穆里埃的这本小说感兴趣,推荐看看它的同名电影,当然,最好的还是去读原著啦~
浮生梦 ¥28.6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