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永不消逝的电波”

作者:九派观察
“永不消逝的电波”

20世纪80年代初的电报

作者:林长华

20世纪80年代,笔者曾是福建东山岛铜陵镇大澳渔港附近山坡的闽南渔场指挥部无线电台两位报务员之一,日常负责对在闽南渔场的作业的各地渔船电台发布渔情、天气和通知等等,并且接收来自渔船电台的渔情、险情等等。

1974年3月,我被选调到渔业电台当报务员,实现了对无线电的零距离接触。从那时起,我对无线电通信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作用有了较多认识和亲身体会。我的故乡闽南海域广阔,渔船甚多,海洋资源更是十分丰富,无线电通信以其迅速、准确、无误的特点,在渔业生产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有一次,东山岛铜山公社好几艘渔船开往澎湖海区捕捞作业,渔船开航不久,我就接到指挥部生产科送来最新渔情,说是有个海区黄花鱼旺发,需用电报发出去。当时我刚关机下班,按规定必须1个小时后再发报。我想,渔情就是渔获,如果耽误下去,渔船离黄花鱼旺发海区可能越远,这不但要耗费燃油,而且会贻误捕金捞银的有利时机。时间就是效益,我果断请示台长,征得同意立即译好电码,开机呼叫,及时将这份有价值的渔情发了出去。幸好有两部渔船电台抄收到电报。当时,队与队、船与船之间协作精神很好,大家互相转告,很快就有一些渔船掉转船头赶赴鱼发海区捕金捞银。“晚上回来鱼满舱”,虽然20世纪70年代黄花鱼每市斤才三五毛,但渔民们个个喜笑颜开地说:“如果没有无线电及时通报渔情,就没有这次大丰收!”

还记得有一回,一艘渔船刚到作业海区下网,突然有个渔民患急性阑尾炎,倘不急救恐有生命危险。不料“船漏偏遇打头风”,正要返航时渔船出了故障。幸好这艘渔船安装有一部功率15瓦的电台,渔船报务员及时给总台发报。我收报后,连忙通过电报联系一艘正在返航中的渔船,通知那艘渔船到附近接病人,病危的渔民得到了及时得救,化险为夷。类此无线电报在海上抢险救灾中发挥的作用真是不胜枚举。

流年似水,时光荏苒,倏忽44年过去,无线电通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无线电报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当年这些看不见的电波对渔业生产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这一道道永不消逝的电波,至今仍回荡在耳畔,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来源:人民政协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