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永不消逝的電波”

作者:九派觀察
“永不消逝的電波”

20世紀80年代初的電報

作者:林長華

20世紀80年代,筆者曾是福建東山島銅陵鎮大澳漁港附近山坡的閩南漁場指揮部無線電台兩位報務員之一,日常負責對在閩南漁場的作業的各地漁船電台釋出漁情、天氣和通知等等,并且接收來自漁船電台的漁情、險情等等。

1974年3月,我被選調到漁業電台當報務員,實作了對無線電的零距離接觸。從那時起,我對無線電通信在國計民生中的地位、作用有了較多認識和親身體會。我的故鄉閩南海域廣闊,漁船甚多,海洋資源更是十分豐富,無線電通信以其迅速、準确、無誤的特點,在漁業生産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有一次,東山島銅山公社好幾艘漁船開往澎湖海區捕撈作業,漁船開航不久,我就接到指揮部生産科送來最新漁情,說是有個海區黃花魚旺發,需用電報發出去。當時我剛關機下班,按規定必須1個小時後再發報。我想,漁情就是漁獲,如果耽誤下去,漁船離黃花魚旺發海區可能越遠,這不但要耗費燃油,而且會贻誤捕金撈銀的有利時機。時間就是效益,我果斷請示台長,征得同意立即譯好電碼,開機呼叫,及時将這份有價值的漁情發了出去。幸好有兩部漁船電台抄收到電報。當時,隊與隊、船與船之間協作精神很好,大家互相轉告,很快就有一些漁船掉轉船頭趕赴魚發海區捕金撈銀。“晚上回來魚滿艙”,雖然20世紀70年代黃花魚每市斤才三五毛,但漁民們個個喜笑顔開地說:“如果沒有無線電及時通報漁情,就沒有這次大豐收!”

還記得有一回,一艘漁船剛到作業海區下網,突然有個漁民患急性闌尾炎,倘不急救恐有生命危險。不料“船漏偏遇打頭風”,正要返航時漁船出了故障。幸好這艘漁船安裝有一部功率15瓦的電台,漁船報務員及時給總台發報。我收報後,連忙通過電報聯系一艘正在返航中的漁船,通知那艘漁船到附近接病人,病危的漁民得到了及時得救,化險為夷。類此無線電報在海上搶險救災中發揮的作用真是不勝枚舉。

流年似水,時光荏苒,倏忽44年過去,無線電通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無線電報早已退出曆史舞台,但當年這些看不見的電波對漁業生産的貢獻卻是有目共睹,這一道道永不消逝的電波,至今仍回蕩在耳畔,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來源:人民政協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