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腓特烈大帝的传奇人生:魅力有时比“大炮”更管用

其实很人都不知道在欧洲曾经有这样一位帝王,他原本只是一个爱好音乐的文艺青年。但是最后却成长为一个铁腕的专制君王,他就是腓特烈大帝。是公认的的德意志之父,甚至就连拿破仑和希特勒也视他为偶像。他就是依靠着他的个人魅力就要比大炮和百万雄狮更厉害。

腓特烈大帝的传奇人生:魅力有时比“大炮”更管用

一、腓特烈大帝的传奇人生

腓特烈二世其实是普鲁士国王的腓特烈·威廉一世和汉诺威的索菲·多罗特娅的儿子。虽然他是在父亲严格并且强硬的军事化教育下成长的,但是也没有影响他是一个文艺青年的事实。

腓特烈二世似乎对任何艺术都很感兴趣,他不仅自己起草设计了波茨坦的无忧宫,并且还跟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共同编写出了名叫《音乐的奉献》的乐曲。另外他也收藏了很多的名画,长笛吹得也同样非常专业。

除此之外他还学会了多达十一门外语,其中甚至也包含了中文。他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深深地崇拜着伏尔泰,自己也有投入到启蒙运动当中。虽然接受了父亲的军事化教育,但是他也没能成长为一名军人,甚至还有过想要放弃王位的念头。

在1736年的时候他被迫在父亲的意愿下跟一个哈布斯堡家族的女子结婚了,起初还是夫妻和睦的,但是在父亲去世后两个人就变成了有名无实的夫妻,终生都没能生育过一个孩子,所以很有可能他幸福的婚姻都是在逢场作戏。

之前他也曾经想过远逃英格兰,可最终还是失败了他被父亲囚禁逼迫,最后只能放弃自己的理想,带上父亲一般的面具接受了现实,也正式地开启了帝王之路。

腓特烈大帝的传奇人生:魅力有时比“大炮”更管用

1740年时腓特烈二世登基称王,因为深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很多人都认为腓特烈二世会是一个思想开明,但是可能会偏向于文弱的国王。可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他虽然不情愿但也在父亲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所以在他登基后不久,就看到了普鲁士扩张的良机,也就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那时候奥地利才结束了对土耳其战争而产生的破绽,可这一切刚好能被普鲁士利用。在这一场战役中腓特烈二世和陆军元帅什未林的库特·克里斯托弗伯爵共同帮助普鲁士赢得了西里西亚。并且腓特烈二世还在之后的战役中充分地展现了自己在军事上的才华。

而正是腓特烈二世打下的西里西亚在日后作为纺织中心,也成为了德意志最富有的省份之一,并且这里每年的税收能占到普鲁士税收的四分之一。

经过这十年的时间,腓特烈二世不光整军经武,也非常注重经济的发展,这一做法也为之后的七年战争做了充足的准备。

到了18世纪50年代的时候普鲁士的外交形势已经变得非常严峻了。因为腓特烈二世跟英国交好并且还缔结了条约,然而这一举动却触怒到了正在跟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法国,甚至还有奥地利的女大公玛丽亚·特蕾西娅。

于是就也让她的首相找到俄国当时的女沙皇伊丽莎白跟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五准备要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普鲁士,并准备收复西里西亚。

腓特烈大帝的传奇人生:魅力有时比“大炮”更管用

其实早在上次战争结束之后腓特烈二世就已经考虑到,夺下西里西亚之后奥地利人绝对不会就此甘心。正如他所想的,七年战争最终还是爆发了。

那时普鲁士的外交形势早就已经迫在眉睫了,所以与其坐等别人来打,倒不如主动来个先发制人。于是他突然发起进攻,想要凭借着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就击败奥地利。

但是结果却没有达到他预期的那样,反而还因此遭到了奥地利、俄罗斯、瑞典、法国、波兰和萨克森等各个德意志的诸侯国共同围攻。这一次腓特烈过度的自大终于让自己也尝到了苦果。

由于实力差距非常悬殊,普鲁士军队的伤亡是非常惨重的,再看普鲁士的英国盟友却只是单纯地在财政上对普鲁士进行一些援助。并没有出兵支援的意思。

这次对于英国来说完全是在坐收渔翁之利,他们成功地利用了普鲁士来牵制住了欧洲地区的各个大国。甚至就连俾斯麦也曾经说过,英国的政策一直以来就是在欧洲寻找能够用自己的身躯来维护英国的傻瓜盟友。

腓特烈大帝的传奇人生:魅力有时比“大炮”更管用

而在英国人眼里这所谓的英普同盟,其实就是把普鲁士当成了一个搅屎棍,一边在搅乱欧洲的局势,一边就能借此获得更多的利益。

难道普鲁士就要这样输掉了吗?面对法国、奥地利、俄罗斯,三路大军形成的合围之势。腓特烈二世甚至想到了一死了之。可是局势还在不断地恶化下去,这个时候整个普鲁士14岁以上的男子几乎都已经去服兵役了,本以为已经回天乏术的普鲁士却突然出现了奇迹。

而这一切就是从俄罗斯伊丽莎白女沙皇去世开始的,女王去世以后继承她的彼得三世竟然是腓特烈大帝的一位非常狂热的崇拜者。于是在他继位之后立刻就宣布停止对普鲁士的战争,甚至直接倒戈,之后瑞典也宣布跟普鲁士停战。

但是实际上彼得三世的这种做法很快就引来了全国的不满,所以很快他就在不久之后的一次政变当中被自己的妻子杀害了。他的妻子也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卡捷琳娜二世。腓特烈也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把奥地利也击退了。

腓特烈大帝的传奇人生:魅力有时比“大炮”更管用

或许连腓特烈都没能想到自己能够反败为胜竟然是因为在俄罗斯会出现这样一位自己的铁杆迷弟,如果没有他的话或许普鲁士真的就要被覆灭了。

1764年的时候奥地利跟刚刚与普鲁士结盟的俄罗斯也处在即将发生武装冲突的边缘,为了能够维护自身的利益,腓特烈就利用波兰的土地区满足两国的土地欲望了,于是他就用武力的方式占领了波兰并瓜分了那里。

腓特烈大帝的传奇人生:魅力有时比“大炮”更管用

二、在位时的政绩

腓特烈在内政这方面大力施行了在农业、军事、教育和法律上的改革。在Drmling和奥尔登堡也实施了排水工程,并且还很有远见地建立了廉洁又高效的公务员制度,对本国的法律发展贡献也非常多。他认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他在位时期的特色就是这“人人平等”的原则。

腓特烈大帝不仅把普鲁士变成了一个军事方面的强国,还从法国启蒙思想当中学习到了精髓,改进了司法和教育制度,并且还鼓励宗教信仰自由扶持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到1786年他去世的时候,普鲁士早就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这里的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也是欧洲之最的。

腓特烈大帝的传奇人生:魅力有时比“大炮”更管用

实际上为了能够征到足够兵员,普鲁士王室也是想尽办法,最后募兵官把活动范围扩展到德意志其他各邦去,这也是一种有组织地强夺人力。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像是散沙一样的德意志民族加强了其内部的联系。

腓特烈对军队的纪律要求是非常地严格的,对于他来说严明的纪律就等于是他军队的军魂一样。没有一个好的纪律就不能算作是一支合格的军队,所以他训练出来的骑兵都是可以保持整齐的队形长距离奔驰的,哪怕是在冲锋之后重新编队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普军很快成为欧洲效率最高的军队。

在腓特烈刚继位的时候,普鲁士的军队装备还是不能自给的,这也就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去向外国进口。为了能够脱离这种被动的局面,在他继位的第二年就开始发展本国的军工事业。也正是在官方的扶持之下,普鲁士的军工生产方面更是佳绩连连,不论是从数量还是性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腓特烈认为战术的改革是要跟技术更新配套的,所以他在提高滑膛枪射击速度的同时也对步兵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调整。按照古希腊的楔形阵又结合了火器的性能,自己研发了一种楔形战斗序列,也确立了全民皆兵的国防体系。

所以在那个时候就有人这样评价普鲁士,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都是国家拥有军队。但是普鲁士是军队拥有国家。

腓特烈大帝的传奇人生:魅力有时比“大炮”更管用

结语:

从一个不愿意做军人的文艺少年再到后来的腓特烈大帝,他成功地让普鲁士成为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并且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三都是用在军事上面。也就是这样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和君主,却还是被后世的人认为是文明跟进步的。

当然这一切也是跟他个人的人格魅力有很大关系的。如果不是君王他应该也同样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只是在帝王这个位置上,虽然不能做自己梦想的事情,但是他也同样让人们看到了他的才华,或许这也是腓特烈大帝魅力的真正所在吧。

参考文献:

《“铁血君王”的治军之道 》

《德意志:一个大国的诞生》

《你知道这些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