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时候拯救了无数儿童的“糖丸”,为什么现在不用吃了?

不知道8090后的小伙伴们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大人带我们去医院打完针之后,医生就会给一颗白色圆圆的“糖丸”,每人只分配一个,想多吃一个也不行。那个圆圆甜甜的白色“糖果”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实际上,这个糖丸是「救命」的糖丸,救了数万人的一条命。是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

也许很多人现在对小儿麻痹症没有很大的感触,但在上世纪50年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传染病。

那时候脊髓灰质炎病毒曾席卷了我们国家,肆虐了无数儿童,包括很多新生儿。

小时候拯救了无数儿童的“糖丸”,为什么现在不用吃了?

1955年,一种只出现在儿童身上的奇怪症状开始在全国蔓延。扭曲、萎缩、四肢麻痹等全身症状,在数月之间导致上千人瘫痪,四百多人死亡。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发生在夏秋季,其他季节也可发病。好发于6月龄至5岁左右的儿童,随着全球发起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以来,脊髓灰质炎患者数量已减少99%以上。

病毒通过呼吸道或者消化道进入人体后,首先侵入咽部及肠腔内的局部淋巴结组织,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如果人体免疫力较强,可将病毒控制在局部;如果病毒侵袭能力过强,病毒会进入血液中,并通过血液进入人体其他部位进行繁殖,最终感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而发病。

不同类型的脊髓灰质炎,症状不太一样。

小时候拯救了无数儿童的“糖丸”,为什么现在不用吃了?

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炎和肢体疼痛,部分感染者会出现肢体软瘫,肌肉萎缩等,重者可因辅助呼吸的肌肉麻痹而死亡。

脊髓灰质炎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促进恢复、预防及处理并发症,以及康复治疗。

脊髓灰质炎不但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可引起肺炎、肺不张、急性肺水肿、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部分患者还可留下瘫痪后遗症,俗称“小儿麻痹症”。

治疗是对症支持性的,疾病结局主要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不出现瘫痪症状的患者通常恢复良好,反之预后均较差。

小时候拯救了无数儿童的“糖丸”,为什么现在不用吃了?

为什么现在不用吃“糖丸”?

目前脊髓灰质炎疫苗有两种,一种是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OPV),一种是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PV),这种IPV疫苗是由灭活了的病毒制成,需要注射。

因有了疫苗的出现,全球的小儿麻痹症发病率逐年下降了很多。而且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到了2018年,如期全部使用IPV疫苗。所以糖丸退出了历史舞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