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笔耕13年完成散文三部曲,为什么他说生活决定了作家的走向

笔耕13年完成散文三部曲,为什么他说生活决定了作家的走向

“三幅字,三段情谊,三段崇敬。”笔耕13年,散文三部曲出齐,最后一卷《人悟》前不久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作家张锦江用游历中外的斑斓画卷,抒写人生万般感悟。他谈到,《人梦》《人界》《人悟》三卷书题出自三位崇敬的人之手,是珍贵情谊与缘份的呈现——三卷分别由散文家、小说家峻青,俄罗斯文学翻译家、作家王智量教授,作家、“人民艺术家”王蒙题字。

《人悟》分五辑:悟人、悟文、悟古、悟世、悟空。“悟人”叙写踏访肖邦、莫扎特、塞万提斯、莎翁、高迪等名人故居或纪念馆时,通过近距离接触而产生的新认知和震憾;“悟文”呈现了作者的阅读地图和文学批评成果,海明威和梅里美是他的挚爱,爱琴海和黄河能让他产生跨地域的联想,从而生发出新鲜的创作灵感,把书读活;“悟古”是在博洛尼亚古廊桥的穿梭、在瑞典古沉船上的逗留、在雅典卫城的瞩目,远古与现代的时空穿越互换着,催人深思;“悟世”中,阿尔卑斯山的广阔无垠,童话新天鹅堡的梦幻唯美,蓝色多瑙河的碧波荡漾等具有异域风情的景观被细致描摹;“悟空”以深刻的真实体验为基础,透着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创作实践告诉我:生活决定了作家的走向。创作需要等待,哪怕是一个短散文也是如此。这种等待有时是几年,有时是数十年。”张锦江以千字散文《这鸟》为例,写的是一棵盆栽的无花果,后移种在园地里,三年之后种了果,随之,发生人与鸟争食熟果的事。“这篇我等待了三年。还有《亲近莎翁》等待了数十年——从大学到莎翁故乡斯特拉福古镇,从读书到见到古居,从虚幻到真实,即使看到古居,还要等待去见到威尼斯水城的《威尼斯商人》场景,去丹麦的哈姆雷特堡了解《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的背景,这才等待到写作的机遇。”他认为,每篇散文不是孤立的、就事论事的描绘、抒情、议事,而是汇聚了多年对人、事、物的人性判断、探索、体悟。

笔耕13年完成散文三部曲,为什么他说生活决定了作家的走向

张锦江多年活跃于上海文坛,1983年曾发表中篇小说《将军离位之后》和长篇小说《海王》,后者获著名教授贾植芳在《文汇报》撰文《征服者的悲哀》中评价《海王》“是一部让人读出点味道来的长篇小说”。此后他写下一系列海洋题材小说中篇,如《海蛇》《海葬》《肝炎船》《第三代水兵》等;用十年完成理论专著《童话美学》以及儿童文学新论《儿童文学絮语》;主编主创新神话小说《新说山海经》系列八卷,计划12卷120万字,已完成十卷,预计明年全卷完成。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