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正王朝》:胤禛为什么敢自作主张烧毁《百官行述》?

如果一开始就下结论说康熙皇帝要传位胤禛拿的确为时尚早,但是黄河发大水、筹款赈灾,追缴欠款、刑部冤狱案等等事件当中,又有谁是符合康熙皇帝的心意的呢?在这几件事当中,谁高谁低,高下立现,康熙皇帝是心知肚明的,追缴国库欠款虽然有失操切,除了年羹尧,几乎全员挨批,但是康熙皇帝心里也清楚,换做是谁,也免不了草草收场。

《百官行述》的出现似乎让复立后的太子胤礽看到了希望,但是老四胤禛知道,《百官行述》其实就是一件“毒物”,如果太子胤礽拿到了《百官行述》,那么朝廷人人自危,动乱丛生。而八爷党也在寻找《百官行述》,这样一件“毒物”的存在,于国于民贻害无穷。

胤禛通过年羹尧找到了《百官行述》,首先得到了这件“毒物”,可以说是掌握了事件的主动权。对于胤禛取得《百官行述》的过程,就不在此赘述了,我们姑且先来看看,《百官行述》的效用到底在哪里。

《雍正王朝》:胤禛为什么敢自作主张烧毁《百官行述》?

1.《百官行述》的真正效用。

很多人以为,皇太子胤礽要得到《百官行述》,不过是用来牵制朝臣,让那些有“小辫子”或者“把柄”的官员为己所用。因为一废太子刚刚不久,胤礽又被复立。这些情况昭示着一个信息,那就是在大清朝,即使皇帝立下的皇太子,也并不稳当,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废掉。胤礽遭遇此劫,一定想要进一步稳固自己的储君之位,可是又有前科,他不得不打起歪主意,打算利用任伯安的《百官行述》来稳固自己的储君之位。对于皇太子胤礽来说,此时处于“狗急跳墙”的境地,他这么做,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老八胤禩呢,他打算用《百官行述》来干什么?也和胤礽一样的打算?老八胤禩可是收买人心的高手,用《百官行述》捏人“小辫子”估计不是他的做人风格,想当初刑部冤狱案,老八胤禩虽然诱审肖国兴,但是一旦牵涉到太子就立马连夜报告康熙皇帝,虽然有戳太子背脊骨的嫌疑,被康熙皇帝评以“其心可诛”,但他做得滴水不漏,甚是漂亮啊,康熙也不得不封他为廉郡王。

《雍正王朝》:胤禛为什么敢自作主张烧毁《百官行述》?

相比于肖国兴的供状,可以预料,任伯安的《百官行述》所带来的影响力远远大于肖国兴案件。同时涉及到太子,康熙皇帝可以将肖国兴看管起来,可是《百官行述》涉及百官,谁能堵住悠悠之口?所以,老八胤禩不会像胤礽那么傻,自己保留《百官行述》,以此来要挟百官,为己所用。后来,老八胤禩曾将张廷璐供出弘时的状纸当着弘时的面撕掉,以拉拢弘时,从这个举动来看,老八胤禩怎么都不会和胤礽一个德行。

所以,老八胤禩要得到《百官行述》,有两条路选择,一是像刑部冤狱案一样,将《百官行述》立马呈报给康熙皇帝,在康熙皇帝面前博得头筹,一来争取了康熙皇帝的好印象,二来也将这个“烫手山芋”交由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怎么处理都不管他什么事。根据康熙默认胤禛烧毁《百官行述》的举动可以猜测,打不打开《百官行述》是一个重大问题,打开就是“

潘多拉的盒子

”,不打开可能天下太平,康熙一定会选择不打开,同样毁掉《百官行述》。这样,胤禩是得了好,但是于收买人心不利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些有“小辫子”或者“把柄”的朝廷官员们会因为胤禩出卖《百官行述》加恨胤禩,也会因为康熙皇帝毁掉《百官行述》对康熙皇帝感恩戴德。康熙即使奖赏胤禩,对胤禩个人而言有利,但是却收买不了人心,这与他一贯的作风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胤禩很可能走胤禛一样的道路,自己毁掉《百官行述》。

这和胤禛的想法其实是一样的。老八胤禩就算首先拿到《百官行述》,也不会打开,一定也会寻着机会毁掉它,因为只有毁掉,对于他们的个人利益才是最大化。

《雍正王朝》:胤禛为什么敢自作主张烧毁《百官行述》?

2.为什么毁掉《百官行述》才能获得利益最大化?

前面已经说过了,只有毁掉《百官行述》,才能获取利益最大化。因为那些被拿过“小辫子”或者“把柄”的官员会因为毁掉而感恩戴德,这是第一点利益。第二点利益,博得康熙皇帝的好印象,为夺嫡添砖加瓦。有了这两点利益,其他就不用说了。

所以,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就不是打开不打开了,关口在于谁先拿到《百官行述》,谁就掌握了利用《百官行述》获得最大利益的主动权。太子、老四和老八都是挖空心思想要最先拿下《百官行述》,其目的不是在于《百官行述》的内容,而是获取优先处置权,这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哪个先得到,哪个就能通过废掉《百官行述》,获得以上所述的最大利益,当然除了太子胤礽。

3.胤禛为什么敢自作主张毁掉《百官行述》?

像这么大的事情,一般情况,皇子们肯定要汇报康熙皇帝才敢处置,可是胤禛为什么敢自作主张毁掉《百官行述》呢?我以为有以下几点理由。

一是胤禛历来做事的出发点深得康熙信任。

从黄河发大水,胤禛清理国库,江南筹款赈灾等等事情来看,老四胤禛做事基本都是为国为民出发,这正是康熙皇帝需要的精神,务实肯干不空谈,还有担当。既然都是从为国为民的根本出发做事,那么并非事事都需要请示汇报,这和我们现实中的很多事一样,有时候等待请示汇报往往会误事。就拿毁掉《百官行述》来说吧,如果胤禛请示汇报,那么康熙皇帝也许会嘉奖胤禛,但是康熙最终还是会毁掉《百官行述》,但是在九王夺嫡的情况下,胤禛其实就失去了处置《百官行述》的主动权,本来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事最终让康熙皇帝给揽走了,那花那么大功夫去抢夺《百官行述》又有什么意义呢?

《雍正王朝》:胤禛为什么敢自作主张烧毁《百官行述》?

二是胤禛请足了见证人。

当然,胤禛是绝对不敢私自毁掉《百官行述》的,那样就更没有多大意义了,所以,他请了太子、马齐和老八老九老十一起来当见证,这就表明他是无私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皇帝又如何去责罚他呢?

三是《百官行述》的源头还与康熙皇帝有关。

任伯安曾是两淮盐道,是油水部门,胤禛江南筹款主要是从他那里压榨来的钱财,这些情况想必康熙皇帝是知道的。更恼火的是,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和刘八女在江夏镇打着康熙当年的一块赐匾“礼仪德化”胡作非为,着实是让康熙皇帝脸面全无。掉皇帝的脸面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康熙皇帝虽然没说什么,当然他不好意思说,但是心里一定是恨得牙痒痒,而且,因为刑部冤狱案,胤禛和胤祥曾向康熙皇帝汇报过这件事,康熙亲自前往法场解救张五哥。

要不是因为任伯安这个“保护伞”,

任季安和刘八女怎敢利用“礼仪德化”肆意妄为?这会儿任伯安又搞出个《百官行述》,康熙皇帝哪有不气愤的道理。胤禛一把火烧了它,也算是给康熙皇帝一个交代。

《雍正王朝》:胤禛为什么敢自作主张烧毁《百官行述》?

那么,康熙皇帝为何不追究胤禛烧毁《百官行述》呢?

在康熙末年国库空虚、吏治腐败的情况下,康熙发现太子胤礽不修德,对国家大事不上心,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让太子下不来台,还说“难道这就是我大清未来的皇帝?”这说明康熙皇帝对太子胤礽早就有了不满之心,他需要一个能为他扛事儿的皇子,这个人,很显然是在江南筹款中表现突出的皇四子胤禛,然而,在追缴国库欠款中,康熙却要胤禛做一名“孤臣”,最后搞得逼死魏东亭,老十胤?当街卖家产,胤禛将臣子们也算得罪得不轻。康熙皇帝知道收欠是个死结活儿,也怪不得胤禛多少,虽然胤禛当时可能只是在“考察期”,可要是得罪人太多,没有了朝臣的支持,就算康熙要推他上位,只怕也很难。胤禛既然利用《百官行述》,就卖个人情给他了,算是对做“孤臣”的一点补偿。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