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廷为何选择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重建政权?有这样四个原因

能想出清廷退至关外建立政权的可能性的人,应该是受到了元朝末年元顺帝在关外建立北元同明朝周旋的启发,而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局势的混乱和清廷自身的实力,都不允许他们效仿当年元顺帝一般,到关外重建政权。

清廷为何选择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重建政权?有这样四个原因

虽然女真族在东北一带发展了数百年,先后两次成功入关问鼎中原,尤其是清朝居然建成了一个大一统的长达276年国祚的王朝,但是到了清末的时候,时移世易,关外早已经不是当初清军进关时候的关外了。

首先,由于政治中心的内迁(定都北京),关外之地,已然成为了满清版图的边疆地带,而政治中心伴随的便是文化和经济中心,虽说关外是满清的发源之地,但是对于北京等内陆大城,关外之地的条件显得颇为艰苦。

而满人大都随着清军入关,整个关外生活的人大多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逃往那里闯关东的汉人,而这样的一群汉人对待满清的态度无论如何谈不上友好,因而在关外,清廷已经不具备最基础的民心。

清廷为何选择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重建政权?有这样四个原因

其次1894年到1904年这十年间,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加上日俄战争,这三次战争对东北的社会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整个辽沈地区可以说是满目疮痍,而这就导致了清王朝在东北的政治体系空缺,而这就给了张作霖和冯麟阁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带来了机会,而此时沙俄和日本也在关外有着自己的势力,分别对东北都有着一定的控制权。虽然名义上关外仍然属于清廷的管辖范围,但是清廷实际上已经对当年的龙兴之地失去了控制。

第三,如果从可行性上来说,清廷退到关外倒是真的有可能重建一个较弱势的政权,虽说清廷已经对关外逐渐失去了掌控,但是沙俄和日本两方是十分乐意见到清廷在此重新建立一个政权的,达到分裂、弱化中国的图谋,这一点可以从后来的伪满成立也可推断出来。

但是在清帝退位的时候,清廷的实际掌权人是隆裕太后和摄政王等人,这帮人存有一定大一统心理,内心显然并不情愿到关外去给别人做傀儡。那些铁杆保皇党人并未在清廷得势,领头羊又多被民党暗杀,所以清廷也就没有退出关外选择重建政权。

清廷为何选择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重建政权?有这样四个原因

清廷的腐朽和人才缺乏也是清廷选择退位、而不是重建政权的重要原因。

因为清政府为了保证这群王公贵族的利益,宁肯不断签订屈辱卖国的条约,也不愿意与立宪派分权,把立宪派推到了革命派怀抱之中,导致多地发生起义,清朝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到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南京成立。

对于清政府来说,内地十八省里面,除了直隶、甘肃等少数几个省份,其余大部分都宣布倒向中华民国,清廷甚至无力镇压各地的革命军,此时的清廷可以说是无人可用,都是一群酒囊饭袋,清廷只能求到了袁世凯的头上,而当袁世凯心中有了自己的野心的时候,清廷可以说是彻底的无依无靠了。

清廷为何选择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重建政权?有这样四个原因

在袁世凯一边同革命军队交战周旋,另一边又在背地里密谈推翻清朝的时候,其实清朝的命运已经注定了,当袁世凯对清廷施压之后,清朝统治者心中也默然接受了这个结局,在清政府对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的保留对清朝宗室待遇并不打击报复的要求被答应后,清廷宣布退位,而袁世凯也如愿以偿坐上了他的民国大总统的位置。

清廷的退位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不同于往朝历代,清末时期,可以算得上是历史中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是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乱世必然需要武力来震慑,而清廷在这个时期却又是最为虚弱的时候,自然而然,退位才是能保全自己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