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的“秀才”文化很高吗,相当于现代什么学历?说出来别不信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项考试制度,是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科举制度创建于隋朝,一直到清末才被废除,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科举制的出现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古代的“秀才”文化很高吗,相当于现代什么学历?说出来别不信

我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大国,古代更是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当官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但在科举制度以前,官场上大多是世袭制,子承父业,所以官场一度被世族垄断。为了打破这样的现象,隋唐以前的统治者也做了很多的措施,秦实行按军功授爵,汉初步确立了选举人才和官员的制度,叫察举制,这也为后来的科举奠定了基础。

古代的“秀才”文化很高吗,相当于现代什么学历?说出来别不信

察举制是由下往上的一种举荐方式,两汉时期,这是最主要的选官途径,“举秀才”、“举孝廉”说的就是各州郡推举上来的人,这是“秀才”第一次成为选官标准。所谓“秀才”就是指优秀的才人,在现代,秀才通常用来比喻那些知识丰富且优秀的人,影视剧中也经常能看到秀才的形象,很多人就会问,古代“秀才”的文化很高吗?“秀才”相当于现代的什么学历?

在唐代之前,秀才原本指的是优秀异能之人,并不是只代表饱读经书的,唐代以后,科举考试种类繁多,秀才作为其中的一种,很快就被废掉,跟科举制度结合以后,才逐渐变成读书人的称呼。

古代的“秀才”文化很高吗,相当于现代什么学历?说出来别不信

这说明“秀才”一开始的时候,不只是要求读书多,还要有见识。西汉时期,“秀才”并不是一年一次的常规科目。东汉以后,为了避开光武帝刘秀的名讳,将“秀才”改为了“茂才”,汉光武帝下令“三公举茂才一人”,“监察御史、司隶、州牧,岁举茂才各一人”,从这以后,秀才才变成一年一次推举。

秀才虽然与孝廉并称,但秀才是州举,孝廉是郡举,秀才的人数要比孝廉少得多,光武帝在位十二年,秀才的人数大约才有二十个。能被举荐为秀才的,一般都是官吏,因本身已经有了资历,大多被举荐为秀才后,任县令,千石,而孝廉一般是任郎官,六百石。

古代的“秀才”文化很高吗,相当于现代什么学历?说出来别不信

汉武帝下的诏令中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意思是说,官吏和百姓中要是有人才能优秀,能力超群的人,可以担任将相,或者作为使者出使远方。可见秀才的地位之高,这样的待遇按现代的标准,说出来别不信,以学历作为对照,秀才也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相当于顶尖学校的学生,还是顶尖学校中优秀的学生。

古人有些先是举为孝廉,后再举为秀才,被举为秀才的人,大多数最后都有了很高的地位。唐代科举制度时,秀才为最高等级,但是秀才太难考了,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每年才有一两个人考中,所以才将秀才科废掉。

明清时期,秀才虽然逐渐成为读书人的专称,但也还是有一定地位的,成为秀才就表示有学识和能力,在一些地方也能得到重视。

古代的“秀才”文化很高吗,相当于现代什么学历?说出来别不信

但秀才终归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头衔,要是选择不从官,秀才这个名称也没有太大用处,因为没有俸禄,所以很多秀才回乡后,也只能当个教书先生维持生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