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妻子留村里孝顺公婆、操持家务,丈夫却在外和别的女人生11个孩子

网上曾经流行过一句话:“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却各有各的不幸。”这话如果放在民国时期,恐怕要改成“不幸的婚姻大多相似”。因为民国是新旧思想并存的时代,很多民国才子的婚姻模式都如出一辙:一边是才学满腹的新青年,一边是大字不识的旧妇女。

妻子留村里孝顺公婆、操持家务,丈夫却在外和别的女人生11个孩子

而将他们牵扯在一起的,正是守着旧思想的家长们。徐志摩娶张幼仪、胡适娶江冬秀、鲁迅娶朱安、张恨水娶徐文淑......一对又一对新人守着婚姻的名义,却过着陌生人的生活。大文豪郭沫若的婚姻也不例外,他的原配妻子张琼华,虽然享年90岁,但婚后生活极其不幸。

那时候郭沫若正在铜河沙湾新式学堂上学,1911年,他接到了一封信,信来自郭母,郭母兴高采烈地告诉儿子说,自己已经为他找了一门好亲事,对方是苏稽镇张家女儿,家里虽然不富有,但她性格温顺,又读过书,明事理,更难得的是她从没缠足,符合你的心意。

妻子留村里孝顺公婆、操持家务,丈夫却在外和别的女人生11个孩子

郭沫若感到很无奈,但郭母心意已决,他也无法多说什么,两个年轻人就这么稀里糊涂订了婚。在家长亲戚看来,这门婚事可谓天作之合,然而,第二年郭沫若和张琼华成婚时,郭沫若就感受到了深深的失望:张琼华其貌不扬,读过的书也有限,两人说不了三句话就要冷场。

开始憎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郭沫若,5天后就收拾行李离开了故乡。张琼华起初很茫然,但她还是很快整理好自己的情绪,留在村里孝顺公婆、操持家务。郭沫若没带走太多东西,那些书籍文具都被张琼华收拾擦洗得干干净净,她一心渴盼丈夫回心转意,回来看她。

妻子留村里孝顺公婆、操持家务,丈夫却在外和别的女人生11个孩子

但在外游历的郭沫若,一方面要顾及自己的事业,另一方面又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他先是跟日本女护士安娜谈起了恋爱,安娜为他生下4子1女,她痴痴恋着郭沫若,为此不惜和父母断绝往来。然而郭沫若在1937年不辞而别回国了,安娜就此失去了和他的联系。

郭沫若在日本时还有一个恋人,名字叫于佩琛。于佩琛是个漂亮活泼的女记者,与郭沫若认识后迅速相爱,但她在1937年回国后自杀;同一年回国的郭沫若不久又经人介绍认识了于佩琛的妹妹于立群,两人很快住在了一起,1939年举行了盛大的婚礼,邀请了不少友人。

妻子留村里孝顺公婆、操持家务,丈夫却在外和别的女人生11个孩子

这些事情张琼华并非全然不知,但她一直生活在旧式环境里,面对丈夫在外和别的女人连生下11个孩子(于立群生4男2女)这个事实,她难过不已,却仍然将郭家里外打理照顾妥帖。她的未来好像就这么确定了,没有相夫教子,只有独守空闺,终老乐山。

妻子留村里孝顺公婆、操持家务,丈夫却在外和别的女人生11个孩子

张琼华嫁给郭沫若的时候22岁,去世时90岁,前前后后加起来,她守了68年的活寡。她的一生是旧式女子的缩影,即使郭沫若曾经因为心怀愧疚,向她鞠躬表达歉意,也无法改变她婚姻不幸的事实。其实就像开篇所说的,不幸的婚姻也很相似,因为民国时期命运与张琼华类似的女子,实在数不胜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