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吉思汗“遗诏”:一个错误的决定,让子孙们相互厮杀

1227年,地点六盘山,65岁的成吉思汗奄奄一息,便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交代后事。成吉思汗的一个错误决定,让子孙们陷入内斗,彼此相互厮杀,蒙古帝国走向瓦解,这是他所始料未及的。

成吉思汗“遗诏”:一个错误的决定,让子孙们相互厮杀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只是“弯弓射大雕”,他还是一位让欧亚帝王闻风丧胆的雄主。蒙古骑兵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横扫千军万马,如同秋风扫落叶。

1227年,成吉思汗扎营六盘山,准备攻取西夏,从西部包围金国。此时,成吉思汗已经65岁,常年征战的生活,他的身体透支了;成吉思汗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考虑到自己时日无多,成吉思汗叫来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三个儿子,以及蒙古各大王公,交代后事,主要有两项。其一、假装许诺西夏投降,入城的时候,按老规矩办事,将其夷为平地。其二、窝阔台继位,拖雷监国,兄弟相互支持。

不得不说,成吉思汗临终前的“遗言”,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让孙子辈陷入内讧,彼此相互攻杀,蒙古帝国走向瓦解。因为,成吉思汗的“安排”先天不足,潜伏的矛盾随时会爆发,这并非人为所能控制。

成吉思汗“遗诏”:一个错误的决定,让子孙们相互厮杀

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各有专长。术赤,擅长冲锋陷阵,带兵征战;察合台心思机敏,冷酷无情,适合掌管律令;窝阔台仁厚,但是手腕强,适合管理政务;拖雷是幼子,陪伴成吉思汗左右,掌管军务。

成吉思汗在世时,对四个儿子进行了分工,各自干活,一起打造基业。但是,潜在的矛盾也很多,且随时可能爆发。首先,术赤年长,且征战经验丰富,却因“不速之客”的身份,无缘继承大汗的位置,这让他非常不满。

“不速之客”的身份,让术赤与兄弟们的关系变得很微妙,父子关系同样不好。1225年,术赤屡次拒绝出兵东征,协助父亲成吉思汗攻打西夏,父子关系僵化。为此,成吉思汗发兵西征,准备讨伐术赤,但术赤病逝,成吉思汗愧疚不已。

无论如何,“不速之客”的身份,让术赤家族无缘继位,但术赤一脉人才济济。他们对自己的处境不满,凭借强大的实力,经常破坏规则,成为蒙古帝国瓦解的推手之一。下面还会详细说来。

成吉思汗“遗诏”:一个错误的决定,让子孙们相互厮杀

术赤家族出局,经常挑衅兄长的察合台心胸狭隘,手段狠辣,也不是成吉思汗的人选。一旦察合台继位,窝阔台、拖雷,包括术赤一脉在内,都会没安全感。至于拖雷,并不是全面发展,成吉思汗也将其排除。

一番思考后,成吉思汗决定让第三子窝阔台继承大统,由幼子拖雷监国。如此,成吉思汗抛弃了“幼子守灶”的传统,选择自己满意的继承人。但是,成吉思汗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绝大多数兵马给了拖雷,为后面的厮杀埋下隐患。

成吉思汗驾崩时,蒙古嫡系兵马15万,拖雷掌握12万,窝阔台只有四千左右,因为窝阔台平日就很少带兵。窝阔台继位,兵力却在拖雷的手中,政务、军务不统一,大汗没有绝对的权威,想不出现内讧都难。

1232年,三峰山之战,拖雷表现突出,歼灭15万女真精兵,威望非常高,窝阔台如同芒刺在背。拖雷也有所察觉,只好到窝阔台的病榻前喝下“药水”,帮助兄长解脱,去跟成吉思汗汇报工作。

成吉思汗“遗诏”:一个错误的决定,让子孙们相互厮杀

拖雷“喝药水”而死,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等几个儿子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不敢对叔叔窝阔台发难,只好将痛苦暂时隐藏起来。但是,他们麾下兵马众多,对窝阔台家族是一大挑战,时机成熟就兵戎相见。

1241年,窝阔台驾崩,皇后乃马真摄政,随后是贵由继位。贵由继位时,召开忽里勒台大会,术赤的儿子拔都拒绝参加,不认可贵由的大汗地位。为此,贵由发兵20万,准备讨伐拔都。蒙哥派人通知拔都,拔都则亲率15万兵马东征,准备大战一场。

贵由西征,中途病逝,双方没有打。接着,拔都单独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将成吉思汗“大汗位置由窝阔台家族继承,那怕他还是一块肉”的遗言抛弃一旁,推选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察合台、窝阔台家族的宗王不服,几乎都被解决掉。

蒙哥继位后,依然效仿成吉思汗的做法,将权力分散开来,并没有强化大汗的权威。1259年,蒙哥被宋军打死,弟弟忽必烈、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进行长达5年的厮杀。此时,西域的“四大汗国”纷纷选边站,蒙古帝国瓦解,名存实亡。

成吉思汗“遗诏”:一个错误的决定,让子孙们相互厮杀

阿里不哥战败后,窝阔台的孙子海都再次起兵,跟忽必烈在漠北、西域一带进行长达数十年的战斗。结果,忽必烈守住了岭北,但失去了西域。与此同时,“四大汗国”也相互征伐,成吉思汗的孙子辈们陷入了混战,持续数百年。

参考书目:《元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