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拿着文创产品找馆藏“真身”打卡 河南的博物馆粉丝后劲挺大

拿着文创产品找馆藏“真身”打卡 河南的博物馆粉丝后劲挺大
拿着文创产品找馆藏“真身”打卡 河南的博物馆粉丝后劲挺大

□顶端新闻记者 张弋

从年初的唐宫夜宴,到火爆全年的考古盲盒和玉佩棒棒糖,再到汇集了沿黄九省区博物馆42件精品文物的黄河珍宝展……今年,河南博物馆行业尽管受到水灾、疫情的影响,但依然频频出圈,登上热搜。顶端新闻采访获悉,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销售数额已经达到了4000万元,该院文创办前不久招聘时,招10个人有1200人报名,录取比高达120∶1。

有人说,2021年是河南文化觉醒之年,河南文博人属实“赢麻了”。那么,“觉醒”二字应该怎么理解?在网友“赢麻了”的恭维背后,河南文博人又做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努力?记者在连日的走访后得出结论,河南文博的爆红,绝非偶然。

今年天猫邀请多家博物馆进驻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销售数额已经达到了4000万元

今年天猫双11开售首日(截至当日上午10点),博物馆文创产品迎来爆发,同比激增超400%,成为天猫双11最大的黑马之一。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在接受顶端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销售数额已经达到了4000万元。

“河南博物院的文创始于2019年,我们的文创办也是那时成立的,只有一个18平方的小店。”宋华说,现在光是院里的店都好几个,面积有1000多平方,线上的店也在不断扩张。团队也从起初的三四个人发展到20余人。“前两天我们文创办进行了一次招聘,招10个人有1200人报名,录取比120∶1。”

今年,河南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集中入驻天猫,这是继顶流三星堆之后,博物馆组团入驻天猫。“入驻天猫其实是他们专程邀请的,本来我们还没有达到入驻天猫的要求。”宋华认为,这一方面是对河南博物院文创成绩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对博物馆文创的极度需求。

河南其他博物馆也在今年迈出了文创产品开发脚步。例如,郑州博物馆在新馆开放的时候举办了沿黄九省区的精品文物展,同时邀请了沿黄九省区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到郑州博物馆进行展销;南阳博物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的时候,不仅举办了自己的文创大赛,还承办了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文创专委会的年会,同时也有了自己整套的文创模式和思路;漯河博物馆承办了第八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创大赛,也取得了很多突破,到目前为止,共收获了1000多份投稿;周口博物馆正在筹备自己的文创店,还诞生自己的品牌,从品牌到IP,这是博物馆文创开发的必经之路。此外还有仰韶文化遗址博物馆,也打造了自己的品牌“仰韶有礼”。

拿着玉佩棒棒糖找文物打卡,“Z世代”对博物馆文创有多青睐?

1999年出生的小陈今年双11的时候买了一件考古盲盒,这已经是她第三次购买了。“前两个送给朋友了,这个留着自己挖。”她告诉记者,比起拆快递,挖土更能给她带来快感。“越挖越上头。听说还会挖空?岂不是更上头?”

今年双11,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最热销的文创产品都是考古盲盒。宋华告诉记者,今年河南博物院光是盲盒就卖了3000万元,占总收入的75%左右。

近两年来,盲盒、摆件、非遗元素商品以及IP跨界联名款成为最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的品类。

1995年至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被称为“Z世代”。为什么“Z世代”对博物馆文创更加青睐?

在宋华看来,博物馆文创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存在于价签上,还存在于这件文物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反映考古、博物馆工作者默默奋斗的精神。“其实对每个购买文创产品的人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会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Z世代’正处于潮流之中,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还并不成熟,需要进行引导。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如果没在这个时间段带给‘Z世代’文化自信,就很容易被国外的文化IP占领高地。”宋华认为,要把优秀的历史文化像种子一样种在每个人的心里。“所以博物馆文创主要面向的肯定是这部分的人群。”

有趣的是,前段时间河南博物院推出的以人首蛇身玉器为原型的棒棒糖爆火后,许多观众拿着它来到博物院专门找到这件文物拍照打卡,并向讲解员了解这件文物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这件文物在院里算不上特别重磅的文物,但通过文创产品,能把这件文物打造成网红,我觉得这就是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的意义所在。”

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看来,博物馆文创是将古代先民的智慧、古代文明的符号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传达给公众。“我们考古工作者将研究的成果、整理、修复好的文物放到博物馆里展陈,但这还不够,需要咱们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去进一步创新展陈的方式,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文物本身的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面对“Z世代”的消费者,博物馆必须顺势而为,做好博物馆文化的时代转译,既要保持博物馆的文化初心,又要焕发博物馆时尚风貌;既要赓续经典、发扬传统,也要拥抱时代、善当网红。

“量质双持”的河南博物馆是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支撑

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河南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你能如数家珍吗?

去年8月,河南省文物局发布了《2019年度河南省博物馆名录》。截至2019年年底,河南省共有348家博物馆,其中一级博物馆6家、二级博物馆19家、三级博物馆23家、未定级博物馆300家,所有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达7174万人次。到了2020年年末,全省博物馆数量达359家。然而在2009年,这个数字仅为155。

河南的博物馆不仅数量上在全国处于前列,而且在质量上也位列前茅。

中国博物馆热搜榜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中,河南有5家博物馆位列其中,河南博物院以4.25指数高居全国第5,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均以3.25指数位居全国第44,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封市博物馆为新入榜全国百强博物馆。

这个榜单,是按照展览、公众、传播、品牌,微信指数、新榜指数、发布指数、阅读指数、临展指数、参观量指数等20项指数为评价依据,不仅体现各博物馆受网友关注的程度,也对当前博物馆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提出参考。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博物馆典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等社会职能的发挥,本身就是一个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于传统文化转化和发展,博物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博物馆热”不仅体现了大众文化需求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传统文化的持续回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