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画界扛鼎的一代!“50后”艺术家对中国画的探索与试验

12月11日,“高峰之路——当代中国画写意性探索研究展(二)”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报》社、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广东省亿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协办。

展览以“写意性”为研究切面,试图分别探索与呈现20世纪从30到70各个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于“写意性”方面所呈现出的不同代际特征。此前“高峰之路”系列展的首展,即围绕一批“30后”“40后”艺术家展开,展览上各位艺术家就当下艺术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现状,表明了“高峰之路”展览举办的时代意义,及针对中国画写意性探索的必要性。此次展览将关注的重点投向“50后”艺术家:许钦松、王仁华、冯远、马国强、苗再新、田黎明、范扬、老圃、张志民、孔维克、马书林、白云乡、马海方、胡石、林容生、陈钰铭、李洋、喻国玮、陈辉,希望在呈现每位艺术家个性化创作的同时,也能让观众领略“50后”艺术家们对中国画中“笔墨”“写意性”的探索与试验。

中国画界扛鼎的一代!“50后”艺术家对中国画的探索与试验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何加林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何加林曾参与了几次“高峰之路”展览,对本次展览,他表示:“‘高峰之路’展称得上是《中国美术报》长远的一个战略规划,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下艺术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一个积极探索与回应。今天展览所聚焦的‘50后’这批艺术家,应该是当下中国画界‘扛鼎’的一代人,他们大都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在40余年的艺术探索之路上,已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且每个人对艺术、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探索和表达,都在不断向前演进着。他们一步步走来,每个人每个阶段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有变化,我们从中能够看到大家对于中国画在今天如何深入生活、表现生活,如何更好的展现中国画的写意性,如何充分调动笔墨,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此同时,他们每位艺术家也都已是‘桃李满天下’,对后代艺术家产生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我想今天《中国美术报》能够通过这样一场展览,为我们集中呈现这一代艺术家的创作成果,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画界扛鼎的一代!“50后”艺术家对中国画的探索与试验

《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王平

《中国美术报》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媒体优势,积极发挥着自身在学术创作和研究中的导向作用,针对此次“50后”中国画艺术家多年来在高峰之路上的探索与试验,《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王平在采访中谈到:“‘50后’艺术家,是我们常说的‘长在红旗下’的一代艺术家,他们身上烙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特色,他们的作品中既有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与家国情怀,也无不彰显着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今天我们从展览上的作品中也都能感受到,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内容,既有现实主义非常强烈的一面,也体现出这一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拥抱。可以说表现出一种不保守、有探索性的整体风貌,极具时代性,也极富个人艺术特色的品性。”

中国画界扛鼎的一代!“50后”艺术家对中国画的探索与试验

参展艺术家代表、荣宝斋画院教务处长老圃

参展艺术家代表、荣宝斋画院教务处长老圃就中国画的写意性,在采访中表示:“《中国美术报》从中国画的写意性、笔墨入手来举办这样的展览,是非常可贵的。中国画所使用的宣纸和墨,这两种黑白组合的绘画材料,无疑表明中国画一开始就抓住了道家所追求的‘阴阳’。应该说我们东方的艺术,从最一开始就带有写意性,就是精神性的、神性的艺术,这要求每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要有悟性,要将生活通过自己的观察、认知、解读,消化、组合成新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中国画的写意性所在。”

中国画界扛鼎的一代!“50后”艺术家对中国画的探索与试验

参展艺术家代表、中国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马书林

随后,参展艺术家代表、中国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马书林,在采访中就笔墨的时代性问题谈到:“《中国美术报》的‘高峰之路’展览很有意义,不仅将不同年龄段的中国画家集合在一起,举办了一场场展览,更在于它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对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画家该如何应对新时代下中国画、中国笔墨的发展。今天的展览,当然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向同行同道学习的机会,让我在交流中,更切实的领悟了中国画画家该如何在创作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表现时代,该如何运用中国画的写意性来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作品。总而言之,就是不能将笔墨程式化、套路化,不能用前人的眼睛来看今天的世界,而应该用自己的眼睛捕捉当下鲜活的时代生活,让笔墨真正为我所用。”

中国画界扛鼎的一代!“50后”艺术家对中国画的探索与试验

参展艺术家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辉

大家在展览现场,一致肯定了“高峰之路”展的品质,对中国画中的笔墨问题、写意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和全方位的探索与梳理。对此,参展艺术家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辉在采访中谈到:“笔墨所承载的最终意义,不在于说一笔一墨、一招一式就能够体现出画面的精神气质,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形成一个能够表达意境、表达作者修养的,非常有秩序、有品位、有风格的完整画面。一谈到笔墨,往往会谈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浓淡干湿、顿挫提按,但是中国的笔墨更多的还是要展现出一种意境、情趣,包括画家的修养,这些内容无疑承载着艺术家生命的体验、文史哲的积累,以及对于人文情怀的感悟,我们每一位中国画的创作者都要力争创作出独立的、个性的、有时代感和民族性的绘画创作,向着高峰之路迈进。”

中国画界扛鼎的一代!“50后”艺术家对中国画的探索与试验

观展现场嘉宾合影

中国画界扛鼎的一代!“50后”艺术家对中国画的探索与试验

观展现场

中国画界扛鼎的一代!“50后”艺术家对中国画的探索与试验

“高峰之路”展已然为呈现出“30后”“40后”“50后”艺术家于中国画写意性探索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随后即将呈现的关于“60后”“70后”艺术家的探索,将带有更为鲜明的当下气息,展现成长于电子图像时代的艺术家如何继承传统,如何彰显新时代中国画笔墨的魅力。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