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畫界扛鼎的一代!“50後”藝術家對中國畫的探索與試驗

12月11日,“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二)”在《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幕,展覽由《中國美術報》社、廣州藝術博物院主辦,廣東省億潤供應鍊管理有限公司協辦。

展覽以“寫意性”為研究切面,試圖分别探索與呈現20世紀從30到70各個年代出生的藝術家于“寫意性”方面所呈現出的不同代際特征。此前“高峰之路”系列展的首展,即圍繞一批“30後”“40後”藝術家展開,展覽上各位藝術家就當下藝術創作有“高原”缺“高峰”的現狀,表明了“高峰之路”展覽舉辦的時代意義,及針對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的必要性。此次展覽将關注的重點投向“50後”藝術家:許欽松、王仁華、馮遠、馬國強、苗再新、田黎明、範揚、老圃、張志民、孔維克、馬書林、白雲鄉、馬海方、胡石、林容生、陳钰銘、李洋、喻國玮、陳輝,希望在呈現每位藝術家個性化創作的同時,也能讓觀衆領略“50後”藝術家們對中國畫中“筆墨”“寫意性”的探索與試驗。

中國畫界扛鼎的一代!“50後”藝術家對中國畫的探索與試驗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原館長何加林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原館長何加林曾參與了幾次“高峰之路”展覽,對本次展覽,他表示:“‘高峰之路’展稱得上是《中國美術報》長遠的一個戰略規劃,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當下藝術創作有“高原”缺“高峰”的一個積極探索與回應。今天展覽所聚焦的‘50後’這批藝術家,應該是當下中國畫界‘扛鼎’的一代人,他們大都成名于上世紀80年代,在40餘年的藝術探索之路上,已然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且每個人對藝術、對社會、對生活的關注、探索和表達,都在不斷向前演進着。他們一步步走來,每個人每個階段的藝術表現形式都有變化,我們從中能夠看到大家對于中國畫在今天如何深入生活、表現生活,如何更好的展現中國畫的寫意性,如何充分調動筆墨,都有着獨到的見解。與此同時,他們每位藝術家也都已是‘桃李滿天下’,對後代藝術家産生了深遠且廣泛的影響,我想今天《中國美術報》能夠通過這樣一場展覽,為我們集中呈現這一代藝術家的創作成果,是非常有意義的。”

中國畫界扛鼎的一代!“50後”藝術家對中國畫的探索與試驗

《中國美術報》社社長、總編輯王平

《中國美術報》一直以來以其獨特的媒體優勢,積極發揮着自身在學術創作和研究中的導向作用,針對此次“50後”中國畫藝術家多年來在高峰之路上的探索與試驗,《中國美術報》社社長、總編輯王平在采訪中談到:“‘50後’藝術家,是我們常說的‘長在紅旗下’的一代藝術家,他們身上烙印着我們這個時代的鮮明特色,他們的作品中既有現實主義的人文關懷與家國情懷,也無不彰顯着中國社會自改革開放以來的開放性與包容性。今天我們從展覽上的作品中也都能感受到,無論是題材還是表現内容,既有現實主義非常強烈的一面,也展現出這一代藝術家在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西方現代藝術的擁抱。可以說表現出一種不保守、有探索性的整體風貌,極具時代性,也極富個人藝術特色的品性。”

中國畫界扛鼎的一代!“50後”藝術家對中國畫的探索與試驗

參展藝術家代表、榮寶齋畫院教務處長老圃

參展藝術家代表、榮寶齋畫院教務處長老圃就中國畫的寫意性,在采訪中表示:“《中國美術報》從中國畫的寫意性、筆墨入手來舉辦這樣的展覽,是非常可貴的。中國畫所使用的宣紙和墨,這兩種黑白組合的繪畫材料,無疑表明中國畫一開始就抓住了道家所追求的‘陰陽’。應該說我們東方的藝術,從最一開始就帶有寫意性,就是精神性的、神性的藝術,這要求每一個從事藝術創作的人,要有悟性,要将生活通過自己的觀察、認知、解讀,消化、組合成新的内容,這就是我們中國畫的寫意性所在。”

中國畫界扛鼎的一代!“50後”藝術家對中國畫的探索與試驗

參展藝術家代表、中國國家畫院外聘研究員馬書林

随後,參展藝術家代表、中國國家畫院外聘研究員馬書林,在采訪中就筆墨的時代性問題談到:“《中國美術報》的‘高峰之路’展覽很有意義,不僅将不同年齡段的中國畫家集合在一起,舉辦了一場場展覽,更在于它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對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畫家該如何應對新時代下中國畫、中國筆墨的發展。今天的展覽,當然也為我提供了一個向同行同道學習的機會,讓我在交流中,更切實的領悟了中國畫畫家該如何在創作中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表現時代,該如何運用中國畫的寫意性來創作出不愧于時代的作品。總而言之,就是不能将筆墨程式化、套路化,不能用前人的眼睛來看今天的世界,而應該用自己的眼睛捕捉當下鮮活的時代生活,讓筆墨真正為我所用。”

中國畫界扛鼎的一代!“50後”藝術家對中國畫的探索與試驗

參展藝術家代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輝

大家在展覽現場,一緻肯定了“高峰之路”展的品質,對中國畫中的筆墨問題、寫意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系統和全方位的探索與梳理。對此,參展藝術家代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輝在采訪中談到:“筆墨所承載的最終意義,不在于說一筆一墨、一招一式就能夠展現出畫面的精神氣質,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要形成一個能夠表達意境、表達作者修養的,非常有秩序、有品位、有風格的完整畫面。一談到筆墨,往往會談到一些技術上的問題,比如濃淡幹濕、頓挫提按,但是中國的筆墨更多的還是要展現出一種意境、情趣,包括畫家的修養,這些内容無疑承載着藝術家生命的體驗、文史哲的積累,以及對于人文情懷的感悟,我們每一位中國畫的創作者都要力争創作出獨立的、個性的、有時代感和民族性的繪畫創作,向着高峰之路邁進。”

中國畫界扛鼎的一代!“50後”藝術家對中國畫的探索與試驗

觀展現場嘉賓合影

中國畫界扛鼎的一代!“50後”藝術家對中國畫的探索與試驗

觀展現場

中國畫界扛鼎的一代!“50後”藝術家對中國畫的探索與試驗

“高峰之路”展已然為呈現出“30後”“40後”“50後”藝術家于中國畫寫意性探索方面所取得的藝術成就,随後即将呈現的關于“60後”“70後”藝術家的探索,将帶有更為鮮明的當下氣息,展現成長于電子圖像時代的藝術家如何繼承傳統,如何彰顯新時代中國畫筆墨的魅力。

采寫:南都記者 黃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