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太极驾崩前的最后圣旨,数百年后成为极品文物,却神秘失踪

皇太极驾崩前的最后圣旨,数百年后成为极品文物,却神秘失踪

一般来说,皇帝驾崩的时候,最后的圣旨当然是对人事安排的遗诏,但也有例外。比如清朝的第一个皇帝皇太极,虽然因为海兰珠的去世,一向身体不好,但也并没有驾崩的先兆。在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他却突然猝死于盛京后宫,时年五十二岁。因为事出仓促,没有留下遗诏,这也引起了侄子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之间激烈的皇位之争。

从目前发现和公开的史料来看,崇德八年八月初八日完成,初九颁布的《奉天诰命》,就是皇太极最后的圣旨,因为当晚他就驾崩了。此诏书是皇太极以清朝皇帝的身份,发给当朝固伦额驸奇塔特地赐婚诏书。

皇太极驾崩前的最后圣旨,数百年后成为极品文物,却神秘失踪

在清朝刚刚建立之初,虽然兵强马壮,但毕竟只是困守一隅,强敌环伺,危机四伏。此时的满族高层,实行的是“北不断亲”的国策。简单地说,就是以联姻的方式,将蒙古各部落裹挟到自己的阵容中,向明朝发起挑战。特别是蒙古科尔沁部落,更是与满族高层亲厚。皇太极不仅娶了包括皇后哲哲、孝庄、海兰珠等在内的多位科尔沁女子,更是将第三个女儿固伦端靖公主下嫁给和奇塔特,诏书是这么说的:

奉天承运宽温仁圣皇帝制曰:自开辟以来有天下者,女称公主,所以昭玉叶之贵。婿称驸马,所以示推爱之谊,自古迄今未尝更也。今朕即大位,爱仿古昔,定诰封驸马之制,兹尔奇炭,原系耨水熬镇科尔沁国主之裔也。特蒙朕眷俾尚公主称驸马。勿挟贵而骄矜,勿持恩而敢慢。尔其更加勤慎,勉遵道义,敬之哉!勿负朕命。大清崇德八年初八日。

皇太极驾崩前的最后圣旨,数百年后成为极品文物,却神秘失踪

诏书中的奇炭,就是奇塔特,皆为蒙译汉时的谐音。当时这份诏书,是以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内容完全一致。即使不用翻译,我们也能看懂大致的意思。皇太极仿照古代皇帝的例子,将自己的女儿成为公主,嫁给奇塔特,希望女婿能够报效皇恩,不辜负自己的厚爱。

这份诏书,展现了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也是当时满蒙联姻的重要见证,可谓珍贵异常。对于奇塔特的后人来说,更是荣耀的象征,一直秘密保存,直到近代以来,它才被公开。可是,就是这件极具价值的文物,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成为历史界、文物界的一大憾事。

皇太极驾崩前的最后圣旨,数百年后成为极品文物,却神秘失踪

因为这份《奉天诰命》极为重要,所以当时是由金质和绢质各一份,材质不同,内容一致。金质诏书分为两页,中间由纽扣连接,可以打开折叠,每页重达4两。绢质诏书则为卷轴式装裱,正面为朱红、湖蓝、石青、乳白、明黄的绢组成,背面为宣纸,异常精致。它长为501.5厘米,宽为31.5厘米,周围环绕的双线边框内,是42条五彩云龙以及朵朵祥云。满文写在明黄绢上,蒙古文写在乳白绢上,汉文写在朱红绢上,井井有条,丝毫不乱。

可是,这两份诏书,却在一前一后,命运相同,都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金质诏书是在1947年土改时被发现的,当时呼和格勒嘎查松劲海如布公爷的田地、牛羊、粮食、车马等财物被翻身农民分配一空,他的第十二阿哥还交代了金质诰命诏书等几件文物的下落。

皇太极驾崩前的最后圣旨,数百年后成为极品文物,却神秘失踪

当时,解放战争正进入最关键时期,当地农会决定,将这份金质诏书和另外几件文物一起,前往东北换回一些临时货币,以此支援前线。可是,当一位姓白的买卖人带着农会的三名骨干来到沈阳换取货币后,却带着一半的钱财逃之夭夭,再也没有出现过,金质诏书也从此下落不明。

诏书分为金质和绢质两种,金质的好歹还有前因后果,绢质诏书的消失,则始终是个谜。大致也是在解放前,科左中旗查干诺尔艾勒格日勒图台吉后人旺勤古如达诺彦,向有关部门上交了绢质诰命诏书。长期以来,这份珍贵文物,就存放在科左中旗档案馆中。直到1997年春,它却突然在保险柜中不翼而飞,至今下落不明,也是一个悬案。此时,距离金质诏书的失踪,刚好五十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