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不愿相信孝庄临终前留下的懿旨是真的?

其实,康熙不是不相信孝庄太后临终前留下了懿旨,而是不能相信这是真的。

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清朝自顺治皇帝在位开始,就确立了严格的“后宫不能干政”的制度,而制定这一制度的多尔衮所针对的人,便是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太后。

这一点康熙皇帝非常清楚,孝庄太后也是非常的清楚。

所以,如果康熙此时相信了孝庄太后的懿旨,不仅会将刚刚过世的孝庄太后带来不利的影响,更是会将自己置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毕竟“后宫不能干政”,不仅仅是不能干预朝政,也包括了不能干预皇帝的立储。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不愿相信孝庄临终前留下的懿旨是真的?

与此同时,如果孝庄太后真的留有这样的懿旨,康熙到底是遵旨还是不遵旨。如果不遵旨,康熙违背了孝庄太后的意愿,背上的是不孝的骂名;如果遵旨执行,此时的胤礽已经不能成为合格的继任者,坚持选择胤礽是对整个大清王朝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也将愧对于整个王朝的先辈们。

所以,康熙能做的,只能是否定这份懿旨存在的真实性,这是维系孝庄太后的声望,同时也不至于将自己置于两难的境地之中。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不愿相信孝庄临终前留下的懿旨是真的?

而此时康熙,除了不能相信这份懿旨是真的外,也是不想相信孝庄留下了这份懿旨。

胤礽贵为太子,作为国家的储君,未来的接班人,竟然伙同索额图密谋弑君夺位,这已经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康熙对此已经是愤怒至极。

而太子胤礽之前的所作所为,更让康熙认为胤礽已经无法再成为国家的储君,更没有资格成为自己的继任者,去成为王朝的统治者。这是康熙对于胤礽的彻底死心,更是认为此时的胤礽已经无药可救。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不愿相信孝庄临终前留下的懿旨是真的?

如果不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不仅大清王朝未来的走势充满了未知数,更是会引发朝堂上新一轮的政治动荡,届时也将掀起的新的风波,进而动摇王朝统治的根基,这些都是康熙如何所不看到的。

所以,从整个国家和王朝的发展和未来出发,此时的胤礽已经无法配得上孝庄太后对于他的扶保,康熙对于胤礽有着的,只是失望和愤怒。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不愿相信孝庄临终前留下的懿旨是真的?

容妃极为冒失的举动,逼着康熙皇帝不得不严正处罚了她,而这让两人彼此留下了毕生的遗憾。

容妃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向康熙说明孝庄太后留下的保全胤礽的懿旨,实际上这并不是告知康熙,而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威胁与胁迫康熙,此时的容妃,一方面是严重的违背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更是将康熙皇帝置于了下不来台的局面。在加上旁边的慧妃等人的煽风点火,逼着康熙迫不得已的处罚了容妃。

实际上,康熙在处罚容妃的时候,也是处罚自己,容妃受到的是繁重的差役和无尽的羞辱,而康熙受到的是内心无尽的煎熬。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容妃冒失的举动,让康熙必须要秉公独断的处罚容妃。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不愿相信孝庄临终前留下的懿旨是真的?

最终,容妃被马桶砸死,康熙也只能与容妃阴阳相隔,康熙在最终也说明了他相信容妃所说的,孝庄太后确实留下了懿旨,但是当时的康熙确实没有办法遵照执行,而容妃的做法却恰恰又将已经颇为难受的康熙架在了火上烤,是更加的备受煎熬,此时的康熙只能用牺牲容妃的方式来维系朝局和后宫的稳定,而容妃的死也是为了康熙,更也是成为了政治统治的牺牲品。

而康熙,也只能用册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的方式,来弥补对于容妃的愧疚了。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不愿相信孝庄临终前留下的懿旨是真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