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母亲是一位日本人,也就是说咱们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民族英雄,其实是一位中日混血儿。但这并不影响郑成功的地位,当然有些人会拿血统说事儿,甚至于连名嘴高晓松都曾在节目中说郑成功是如假包换的“大倭寇”。
但事实上,这些都不能抹杀郑成功抗清、收复台湾等等功绩。所以,还请不要以狭隘的民族观念去看待我们的英雄。

据《延平二王遗集》的记载,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曾经在日本开创了一番事业,这才有了后来的郑成功。早年的郑芝龙就是一个国际商人,他当时主要的任务就是带着明朝的商品去日本进行贸易往来。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和聪明的头脑,郑芝龙不仅积累的巨大的财富还在日本有着广泛的人脉。为了拉拢郑芝龙,日本大名松浦氏为他撮合了一段婚姻,就这样郑芝龙有了一个日本媳妇儿田川氏,二人也在同年生下了郑成功。
郑芝龙是个大忙人,一年到头都在海上东奔西跑,为自己的“海盗集团”所努力,所以郑成功差不多是母亲田川氏一手拉扯大的,那时候他几乎就是一个日本小孩儿,穿个木屐在海边儿瞎跑,吃的是日本饭团和寿司。不过在郑成功七岁那年,他和母亲被父亲接到了福建老家,这才开始了本土化教育。不过,虽然田川氏不是中国人,但咱们汉人忠君爱国那一套她同样知晓,郑成功能成为一代英雄,母亲的教育功不可没。
郑成功是幸运的,他生来便是天骄,当时的郑家乃是明朝小朝廷在东南最大的倚仗,郑家海军更是纵横近海,为清军大患。郑成功这个郑家世子自然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小小年纪便得到皇帝的赏识,并赐名“成功”,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郑成功的心里埋下了种子。但同时他又是不幸的,当时明朝已亡,清军问鼎中原,兵锋直指东南,如此乱世,郑成功身为郑家少主,势必首当其冲。
然而,可惜的是,郑成功和父亲郑芝龙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郑芝龙商人海盗出身,一切以自家利益为重,为人圆滑,他才不管什么家国大义。心里早就盘算着怎么与清朝讲和,为自己留下荣华富贵,而郑成功则是一心抗清。最终父子俩分道扬镳,郑芝龙去当了清朝的大官儿,而郑成功则高举义旗。
后来郑芝龙多次代表清朝招降郑成功,但郑成功绝然不受,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清廷迁怒于郑芝龙。最终郑成功收复台湾,成为了一代民族英雄。而郑芝龙则被主子斩首,留下千古骂名。说起来,郑芝龙的死,郑成功也得负责任,如不是他坚持抗清,郑芝龙也不会遭受如此悲惨结局,颇有些三国马超的味道。
郑成功为何置父亲生死于不顾,仅仅是因为国仇吗?
当然不是,其中最大的原因,乃是郑成功的母亲。根据《靖海志》的记载,公元1646年,清军攻陷了郑家大本营安平地区,并且他们在攻占城池以后对百姓实行了一系列暴行。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也在这时遭受了厄运,按理说对于田川氏清军应该好好利用,但这个女子,太过刚烈,面对残暴的清兵,没有丝毫的妥协,甚至于披甲持剑,带着郑家人上阵杀敌,巾帼不让须眉。
恼羞成怒的清军为了“惩罚”她的行为,就让众多的士兵对她进行轮奸,而后又将其杀害。回到家里的郑成功看到死相极惨的母亲,情绪多次出现了崩溃的现象。不过在情绪稍微稳定了以后,他也需要考虑如何送母亲最后一程。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找来刀斧工具将母亲的肚子破开,然后将母亲的肝脏肠胃一一拿出来清洗,最后再把内脏“归位”,将母亲的肚子重新缝合。
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引自黄宗羲《賜姓始末》。这一系列步骤看似有点“残暴”,但它却是一种对死者的净化,由于母亲是受到奸污而死,所以儿子唯一能做的就是还母亲清白之身。
《清史稿》也有记载,在日本的文化之中,刨腹是一种非常神圣的行为,很多的罪孽和污点都会因刨腹而得到精华。郑成功虽然一直在中国活动,但是他小时候也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影响,所以在他的观点之中,对母亲进行刨腹“净化”就是最好的尽孝行为。
综上所述,这种行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残忍,他只不过是一种“另类”的尽孝方式罢了。而母亲的死,让郑成功和清军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他和父亲郑芝龙不同,田川氏只是父亲众多妻妾里的一员而已,他没那么大仇恨。但对于郑成功,这是他的血亲生母啊,如果他投降了清朝,放弃了仇恨。岂不是成了不忠不孝之徒?
参考文献
1.《靖海志》
2.《清史稿》
3.《賜姓始末》
4.《延平二王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