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霸陵考古取得重大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儒家思想初步体现

今天上午9时,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聚焦甘肃、河南、陕西三个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霸陵作为开辟“文景之治”的汉文帝的陵墓,对研究汉文帝其人以及西汉时期的政治、文化、军事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史料记载,汉文帝刘恒是一位十分节俭并且孝顺的皇帝,《史记·孝文本纪》记述,“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从目前考古专家对霸陵外藏坑的发掘情况来看,基本印证了史书中的记载。

霸陵考古取得重大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儒家思想初步体现

考古学家焦南峰:第一个就是它的陶俑,它的陪葬器物都是三分之一尺寸的,不是实用器;再一个就是出土的高等级的,特别是金银装饰的器物很少。相反我们在南陵,也就是他母亲的陵出土的车马都是实用的,然后车马上的装饰有很多金器,镏金器,制作的明显好于帝陵。我们讨论最后结果是文帝自己节俭,但是给他妈妈要埋好东西,也就是说孝顺,从私德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君王。

霸陵考古取得重大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儒家思想初步体现

汉文帝在位期间,降低田租和赋税,减轻徭役,奉行的是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不过,考古专家在对霸陵的考古研究时发现,霸陵的双重陵园格局,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等布局,均为西汉帝陵中最早出现,专家介绍,这些都表明在汉文帝时期已经有了儒家思想的初步体现。

霸陵考古取得重大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儒家思想初步体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永赢: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实际上在文帝时期,汉武帝的爷爷就已经开始做这个工作。

霸陵考古取得重大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儒家思想初步体现

考古学家焦南峰:陵墓制度这条线是国家政治的体现,霸陵100多个外藏坑都对着帝陵,是一种向心式的布局,这种布局实际上是一种强调以皇帝为中心,有尊有卑,逐次往下下降的政治体系,这实际上就是儒家的等级观念,在陵墓里明显体现出来。

霸陵考古取得重大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儒家思想初步体现

如今,霸陵历史谜团的解开,使西汉十一帝陵的名位全部确定,霸陵是西汉帝陵制度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弥补了西汉帝陵研究的重要一环。

霸陵考古取得重大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儒家思想初步体现

考古学家焦南峰:我们要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怎么形成,中华民族怎么发展的。中华文明从古到今的这条线是有的,但是这个线中间总是有一些线条不够粗,或者有缺环,我们通过考古的证明把它一段一段的缺环补起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