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太宗放390个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最后结果如何?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和平、繁荣昌盛的时代,当时的国家在唐太宗的带领之下,老百姓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很少有出现战乱的现象。而唐太宗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位期间不仅对政治管理有自已独特的见解,而且慧眼识珠不拘一格,只要是有用之人都会得到重用,完全不浪费任何一个人才。

唐太宗放390个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最后结果如何?

不仅如此,唐太宗对于外交还有非常宽大的胸怀,采取四海统一的外交政策,使得不仅是中国之内,其他延边的国家都是一片祥和的景现,人民百姓没有被战争侵扰国家自然也繁荣富强。在文学上唐太宗也有极大的作为,因为热爱文学知识,在他的大力弘扬之下唐朝还达到了中国历史上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为后世的考古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一代君王,唐太宗不仅没有贪污,反而在生活中十分的清廉朴素,从来不滥用人民的劳力,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风气。

唐太宗放390个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最后结果如何?

根据历史的记载唐太宗也是一个十分爱民的君王,在《资治通鉴》的原文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贞观六年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在这段话中讲述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而唐太宗又是怎么爱民的?

唐太宗放390个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最后结果如何?

原来自从唐太宗登基以来,就一直叮嘱大臣们要时刻谨记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以国家为重,要记得时刻劝谏皇帝,不要畏惧而不敢上奏。正因为他的这种觉悟,才为后世的“贞观之治”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唐太宗的领导之下整个国家都是一派和平的景象,很少有出现罪大恶极的罪人。虽然如此,但牢中还是有很多被关押的死囚,这些人全部都是犯了死罪的犯人,在过不久便都会被斩首。但是唐太宗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他心生怜悯于是便下旨给这些死囚一年的时间回家探亲,但是到了来年的秋天之后便要主动回来斩首。

唐太宗放390个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最后结果如何?

在他的旨意之下,309位死囚纷纷跪下谢恩,然后感恩戴德地离开了。这无疑是给这个死囚们一次极好的逃跑机会,世人们也觉得唐太宗这是在放虎归山。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来年的秋后这309死囚一个不少的全都回来了。这样的情况让当时的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震惊了,就连唐太宗都感慨不已,如此好的逃跑机会,但是却依然选择回来说明良心还没有全部泯灭。

唐太宗放390个死囚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最后结果如何?

看着眼前的情况,唐太宗作出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决定,他将这些人身上的罪全部赦免了,并叮嘱他们往后好好改过,再不能作恶害人。听了这话不仅是死囚们,连在场的百姓和官员都纷纷跪下谢恩。此后才有了《资治通鉴》上对于这段故事的记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