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作者:韶关民声网

12月13日,

是第八个国家公祭日。

以国家公祭的方式,

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

死亡的30万同胞。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苦难辉煌

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1927年10月6日的凌晨,对于朱德率领的这支南昌起义军余部来说,格外悲凉。从南昌起义的两万余人,到这时剩下不足2500人。寒露将至,缺衣少粮。身上穿的,还是从南昌城里出来时候的单衣。此时,人心不稳,军心动摇。他们,靠什么力量,坚持下去?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1927年12月9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以国民革命军第16军第47师140团的番号,随范石生部移防粤北。经商议,朱德把部队带到了犁铺头,在这里开展军事教育,掀起练兵高潮。在犁铺头练兵时期,朱德结合斗争实践,提出了28字游击方针:“强敌进攻莫硬打,抓敌弱点我猛攻,孤敌疲敌我围歼,常遣精兵骚扰敌。”这二十八字游击方针到上了井冈山之后,经过毛泽东等同志的总结和凝缩,演化成了16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1928年1月11日下午,朱德部队开进宜章城,智取宜章。宜章暴动的胜利,使蒋介石和湘粤两省的反动当局大为惊惧,驻防粤北乐昌的国民党军独立三师师长许克祥奉命“剿杀朱德部队”,面对强敌来犯,起义军余部灵活运用犁铺头练兵时候的战略战术,扬长避短,粉碎敌人的进攻。1928年2月1日,起义军余部联合当地农军,在乐昌坪石捣毁了许克祥师部和后方仓库,俘虏1000余人,缴获步枪2000余支,各式手枪100余支,重机枪10余挺,迫击炮、山炮30余门,子弹1400多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坪石大捷”。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1928年4月28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为红四军。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绝境重围

九死一生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1935年3月,项英、陈毅率部从赣南突围来到南雄油山,与赣粤边特委李乐天等率领的游击队会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1.6万余名红军将士和游击队员奉命留守中央苏区,中央苏区遭遇敌人的疯狂“清剿”。

此时,南雄油山会合的游击队员,仅有1000多人。陈毅的《赣南游击词》将当时的情况作了这样的描述:“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他们孤悬敌后,绝境重围,九死一生。他们,靠什么力量,坚持下去?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在项英、陈毅、李乐天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正确解决了极为艰苦条件的建军和作战问题,首先是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加强党的领导,第二是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创造游击根据地,再次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红军游击队战斗力。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1938年初,赣粤边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由陈毅任司令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奔赴抗日前线。粤北也成为了新四军的发源地之一。

信念,在生死考验中淬炼。

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信念,

成为他们坚持下去的最关键力量!

手无寸铁

到创下世界之最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举世瞩目。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谁能想到,60年前的广东钢铁工业,还是“手无寸铁”。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为了解决广东省手无寸铁的局面,老一辈工矿人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他们的艰苦创业,开创了韶关一个时代的辉煌。

“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小三线建设先后在韶关开启,大量的重要工厂从沿海向韶关迁移,催生了韶关“八大厂矿”、“十大企业”,钢铁、机械、煤炭、化工、电力、有色金属、建材和轻纺八大类工业产业如火如荼,一个大工业格局在粤北形成。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开创了众多的全国和全省第一:全国第一座简法炼铀水冶厂,全国第一台 800 千瓦全封闭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全国第一座八零型快速高热水锅炉,全国第一座双曲拱薄壳水库大坝,全省第一台16 位数分立文件台式计算机,全省首座封闭式轻钢结构棉纺主厂房,全省第一座卡普兰式低水头转桨,双调式机组水电厂……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从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1978年的30年间,韶关全区工业企业达1781家,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66.2%,重工业比重达73%,有色金属产值占广东省的68%,铅锌、钨、锑等10 种有色金属产量占全省的90%,煤炭生产量占全省的64%。生铁产量占全省的42%,电力生产仅次于广州居全省第二位。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有信念,才能创造奇迹!

一代代韶关工矿人的接续奋斗,

成就了一段烛照后人的创业史。

疫情席卷

他们风雨中逆行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场特殊大考迅速席卷全国。韶关是广东北上南下的主要交通咽喉,是广东疫情防控的“北大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风,让疫情防控的形势更加严峻。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他们,在风雨中逆行,为疫情防控广东“北大门”筑牢战“疫”中的铜墙铁壁。在狂风暴雨中,他们挥舞着手臂,引导车辆进入不同的车道,对进入韶关的车辆进行人员体温检查,靠什么力量坚持下去?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他们表示:因为现在是属于人民跟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勇敢的站出来。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

因为信念,

革命先辈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练兵犁铺头,会师井冈山;

三年游击战,绝境重围,浴血坚持,

报国英雄志,铸就梅山魂。

信念的灯塔 | 韶关的这些记忆,永远不能丢

因为信念,一代代人,

百年奋斗,点亮信念的灯塔。

信念如光,薪火相传,

江山壮阔,大道光明。

新时代的我们,传承不朽精神,

点亮信念的灯塔,

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视频、文字:韶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节目中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