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希望永远不会再有《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作者:Hunt1008

我承认,我对英国的历史知之甚少。

读书那会儿,关于英国的概念基本停留在工业革命、鸦片战争以及日不落帝国的盛极而衰,后来随着阅读量的积累,才慢慢了解到英国王室在整个欧洲宫廷体系中的权重、关系、演变与传承。这个游离于欧洲大陆以外的岛国之所以能够影响并左右世界也绝非偶然,其中,亨利八世功不可没。

当然,这里所说的“功”,只是针对英国本土的政治崛起和宗教独立而言。作为一个封建君王,亨利八世因皇权在身而专横跋扈,封建体制对于弱势群体的压迫欺凌,更是催生出无数让今人触目惊心的暗黑血泪,影片《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便忠实还原了其中一幕。

波琳(又译博林)家,指的是威尔特伯爵托马斯·博林。伯爵育有两女一子,影片开场,三个孩子在阳光沐浴下的草丛里追逐嬉戏,伯爵夫妇心满意足地望着孩子们的身影相互依偎,然而,如此柔和温馨的画面却只是昙花一现;镜头一转,博林家的孩子们都长大了,自此开始陷入欲望研究的无底深渊。

伯爵和他的妻弟都是亨利八世的近臣,由于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始终未能诞下男丁,两人筹谋将大女儿安妮送入宫廷色诱亨利八世,以期怀上龙胎从而让家族攀附王室。安妮本就一心一意想要嫁入豪门,她在国王造访自家庄园时主动献媚,亨利八世果然注意到了这个博林家的女儿,但国王在安妮指引的狩猎途中意外坠马受伤,计划搁浅。

早已被诱惑冲昏头脑的博林家族,怎会轻易作罢?于是,博林家的另一个女儿登场了。

小女儿玛丽,本是个天性善良与世无争的女孩子,她已经先于姐姐安妮许配他人,准备去过一种空谷幽兰般的田园生活。然而,十六世纪的女子根本没有自己命运的主宰权,她们是男人攫取权利与利益的交换品,玛丽成了安妮的替代,被父亲和舅舅送去王宫。

可笑而可悲的是,玛丽入宫后博得国王青睐并投怀送抱的全部情景,她的新婚丈夫全都看在眼里但却无动于衷。当时女人可见一斑的社会地位,注定了她们在权利的游戏里只是筹码,即便对面是至亲至爱,亦徒呼奈何。

玛丽顺利怀孕,为了保护胎儿,内宫将玛丽隔离避免国王与其同房。“历来只见新人笑,哪能闻得旧人哭”,国王从来不缺少女伴,为了防止她人借机上位,博林家又开始计划让安妮替代玛丽承蒙亨利八世的欢心。

这是何等丑陋的行径啊!但在博林家的男人眼里,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他们以家族的荣耀为名义践踏着女人的尊严。李敖说:新女性的最大悲哀是,她总是认真活在虚伪里;我说:旧时代女性的最大悲哀是,她别无选择地活在残酷现实中。

一心攀龙附凤的安妮进宫后步步为营,从王后的侍从女官一步步爬上亨利八世的龙榻,更是胁迫国王罢黜了王后,让自己戴上了凤冠。这其中的过程,虽然没有《甄嬛传》那么跌宕起伏,却也是尔虞我诈;安妮彻底疯狂了,她赶走亲妹妹,严防每一个接近亨利八世的女人,只为独享作为女人的最高权利宝座。

博林家的安妮已经成了王后,但她还需要生个男孩方能母凭子贵。命运是最好也是最辛辣的编剧,安妮和前任王后凯瑟琳一样生了个女孩,再次怀孕后意外流产。至此,已然众叛亲离的安妮失去了亨利八世的宠爱与庇护,很快便因通奸罪而遭到斩杀。

博林家的两个女孩,命运迥异。大女儿安妮工于心计,最终死于非命,唯一欣慰的是,她的女儿后来登上了王位,即都铎王朝最后一位英格兰及爱尔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小女儿玛丽被父亲利用、被国王玩弄、被姐姐伤害,但她却得以离开宫廷是非纷争,和心爱的男人共度余生。这其中的宿命因果,很是值得我们深考。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主演是两位女神级的演员娜塔丽·波特曼和斯嘉丽·约翰逊,她们的一颦一笑风姿妩媚,她们的哭颜愁容令人心碎。整部影片拍得中规中矩,但却洋溢着对于封建制度的控诉。这种腐朽制度下的性别歧视必须被无情碾碎,只有尊重女性的土壤,才能培育出人类的道德之花。

祝愿所有家庭的女孩,都能快乐成长并幸福一生!

希望永远不会再有《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