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希望永遠不會再有《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

作者:Hunt1008

我承認,我對英國的曆史知之甚少。

讀書那會兒,關于英國的概念基本停留在工業革命、鴉片戰争以及日不落帝國的盛極而衰,後來随着閱讀量的積累,才慢慢了解到英國王室在整個歐洲宮廷體系中的權重、關系、演變與傳承。這個遊離于歐洲大陸以外的島國之是以能夠影響并左右世界也絕非偶然,其中,亨利八世功不可沒。

當然,這裡所說的“功”,隻是針對英國本土的政治崛起和宗教獨立而言。作為一個封建君王,亨利八世因皇權在身而專橫跋扈,封建體制對于弱勢群體的壓迫欺淩,更是催生出無數讓今人觸目驚心的暗黑血淚,影片《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便忠實還原了其中一幕。

波琳(又譯博林)家,指的是威爾特伯爵托馬斯·博林。伯爵育有兩女一子,影片開場,三個孩子在陽光沐浴下的草叢裡追逐嬉戲,伯爵夫婦心滿意足地望着孩子們的身影互相依偎,然而,如此柔和溫馨的畫面卻隻是昙花一現;鏡頭一轉,博林家的孩子們都長大了,自此開始陷入欲望研究的無底深淵。

伯爵和他的妻弟都是亨利八世的近臣,由于王後(阿拉貢的凱瑟琳)始終未能誕下男丁,兩人籌謀将大女兒安妮送入宮廷色誘亨利八世,以期懷上龍胎進而讓家族攀附王室。安妮本就一心一意想要嫁入豪門,她在國王造訪自家莊園時主動獻媚,亨利八世果然注意到了這個博林家的女兒,但國王在安妮指引的狩獵途中意外墜馬受傷,計劃擱淺。

早已被誘惑沖昏頭腦的博林家族,怎會輕易作罷?于是,博林家的另一個女兒登場了。

小女兒瑪麗,本是個天性善良與世無争的女孩子,她已經先于姐姐安妮許配他人,準備去過一種空谷幽蘭般的田園生活。然而,十六世紀的女子根本沒有自己命運的主宰權,她們是男人攫取權利與利益的交換品,瑪麗成了安妮的替代,被父親和舅舅送去王宮。

可笑而可悲的是,瑪麗入宮後博得國王青睐并投懷送抱的全部情景,她的新婚丈夫全都看在眼裡但卻無動于衷。當時女人可見一斑的社會地位,注定了她們在權利的遊戲裡隻是籌碼,即便對面是至親至愛,亦徒呼奈何。

瑪麗順利懷孕,為了保護胎兒,内宮将瑪麗隔離避免國王與其同房。“曆來隻見新人笑,哪能聞得舊人哭”,國王從來不缺少女伴,為了防止她人借機上位,博林家又開始計劃讓安妮替代瑪麗承蒙亨利八世的歡心。

這是何等醜陋的行徑啊!但在博林家的男人眼裡,一切都顯得合情合理,他們以家族的榮耀為名義踐踏着女人的尊嚴。李敖說:新女性的最大悲哀是,她總是認真活在虛僞裡;我說:舊時代女性的最大悲哀是,她别無選擇地活在殘酷現實中。

一心攀龍附鳳的安妮進宮後步步為營,從王後的侍從女官一步步爬上亨利八世的龍榻,更是脅迫國王罷黜了王後,讓自己戴上了鳳冠。這其中的過程,雖然沒有《甄嬛傳》那麼跌宕起伏,卻也是爾虞我詐;安妮徹底瘋狂了,她趕走親妹妹,嚴防每一個接近亨利八世的女人,隻為獨享作為女人的最高權利寶座。

博林家的安妮已經成了王後,但她還需要生個男孩方能母憑子貴。命運是最好也是最辛辣的編劇,安妮和前任王後凱瑟琳一樣生了個女孩,再次懷孕後意外流産。至此,已然衆叛親離的安妮失去了亨利八世的寵愛與庇護,很快便因通奸罪而遭到斬殺。

博林家的兩個女孩,命運迥異。大女兒安妮工于心計,最終死于非命,唯一欣慰的是,她的女兒後來登上了王位,即都铎王朝最後一位英格蘭及愛爾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小女兒瑪麗被父親利用、被國王玩弄、被姐姐傷害,但她卻得以離開宮廷是非紛争,和心愛的男人共度餘生。這其中的宿命因果,很是值得我們深考。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主演是兩位女神級的演員娜塔麗·波特曼和斯嘉麗·約翰遜,她們的一颦一笑風姿妩媚,她們的哭顔愁容令人心碎。整部影片拍得中規中矩,但卻洋溢着對于封建制度的控訴。這種腐朽制度下的性别歧視必須被無情碾碎,隻有尊重女性的土壤,才能培育出人類的道德之花。

祝願所有家庭的女孩,都能快樂成長并幸福一生!

希望永遠不會再有《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