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世帝国的继承人,本该改变中国命运,为何甘心被一纸诏书夺命?

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皇帝,也是“皇帝”这个称号的发明人。辛辛苦苦建立起一个空前的大帝国,本来打算着能将这个帝国传至万世,哪知仅仅十四年后,秦朝就完蛋了,真正的是万里长征只走出了第一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后世很多人都认为,如果不是赵高和李斯串通让胡亥继位,而是按照秦始皇本来的遗愿,立扶苏为帝,可能秦朝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就有可能被重写。

万世帝国的继承人,本该改变中国命运,为何甘心被一纸诏书夺命?

可惜的是,赵高用一份假圣旨逼扶苏自杀,扶苏还真的自杀了。蒙恬还劝他不要马上自杀,上书确认一下。可扶苏没有听,直接抹了脖子,从此留下了这个千古遗憾。

《史记》上说:“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这是个很高的评价。扶苏曾经进谏秦始皇不要焚书坑儒,认为秦法太严太重,说明他应该是个既有仁德,又坚强勇武的好君主。如果能继皇帝位,真有可能改变秦国的命运。

万世帝国的继承人,本该改变中国命运,为何甘心被一纸诏书夺命?

那么,扶苏为什么一点也不怀疑圣旨的真假,轻率地做出自杀的决定呢?我们推测一下,原因有三:

血统

扶苏自然是秦始皇的儿子,血统怎么会是问题。扶苏的父亲是确凿无疑的,但是母亲呢?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母亲是谁,连秦始皇的皇后都是空白。

有人根据扶苏这个名字,推测他的母亲是郑国人,但可信度不高。已经有中外学者认为,扶苏的母亲有可能是楚国人,而且是楚王之女。因为秦国和楚国的联姻历史长达400多年,几乎每代都有,楚王之女嫁给秦王的可能性极大。

万世帝国的继承人,本该改变中国命运,为何甘心被一纸诏书夺命?

楚国的血缘给扶苏带来的是秦始皇的疑虑。在灭楚的过程中,同样有楚国血统的秦国丞相昌平君,叛逃到楚国,自称楚王,最后兵败自杀。而这个昌平君很有可能是扶苏的舅舅。

昌平君叛乱后,秦国朝廷中的楚国势力遭到大清洗,扶苏虽然没有被连累,但被派到北方来,本身就是一种流放。帝国的未来继承人哪有远离朝堂的?所以扶苏深切地感到父亲对他的不信任。所以他丝毫不怀疑圣旨的真假,他认为这是完全正常的事情。

万世帝国的继承人,本该改变中国命运,为何甘心被一纸诏书夺命?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时,打出的旗号是为扶苏报仇,扶苏如果真是楚王后代,这就可以解释得通了,陈胜他们的国号也是楚。

至于扶苏的长子身份,大家以为长子当太子是理所应当的,其实秦王继位是不怎么看重嫡长子的,从历代秦王的族谱就可以看出来。

兵权

扶苏和蒙恬手下有30万大军,不想自杀的话,至少可以起兵自保。事实上,连蒙恬也没有动过起兵的念头。他对扶苏说的是:“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他想找始皇帝确认一下,而不是拥兵自立。

别看他们手下人多,但赵高、李斯都是久为宰丞,对此早有防范。在赐死诏书的同时,还任命了“李斯舍人”代替扶苏为监军,没有新监军的认可,蒙恬根本无法调动兵力。

万世帝国的继承人,本该改变中国命运,为何甘心被一纸诏书夺命?

父威

扶苏接到诏书的时候,秦始皇已经死了,但是扶苏不知道啊!有这样伟大的一位父亲,儿子只能高山仰止,心里满是崇敬。即使被流放、不受信任,也不敢有半点气愤和怨恨。

蒙恬让他复请,多半是认为皇帝可能一时冲动或者朝中有人进谗言。如果能拖延一下时间,再想想办法,没准就能让秦始皇收回成命。他们俩估计都根本不会去想圣旨可能会有假。扶苏生性仁德,既然父亲下了旨意,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死吧。“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赵高和李斯的戏演得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传下圣旨后,马上就宣称秦始皇将在北上视察北部防务。而秦始皇病死的沙丘距离长城防线并不很远,用不了多少日子就可以到达。

万世帝国的继承人,本该改变中国命运,为何甘心被一纸诏书夺命?

在灭六国的始皇帝面前,扶苏和蒙恬连反抗的念头都不会有。蒙恬不肯自杀,也只能束手就擒,胡亥称帝后还是没逃脱死亡。

赵高和李斯,一个管着玉玺,一个是丞相,他们联手造假,扶苏不会有活下来的机会。只可惜,李斯这只米仓老鼠在紧要关头没有做对选择,最后被腰斩于市,三族被灭。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参考文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