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现代女性进化论:爱情的最终目的,是帮你找回走丢的自己

作者:万有心理学

说起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我们都不陌生。荣格最为人熟知的理论,就是现在特别流行的MBTI人格测试。但其实,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还衍生出一个叫做“原型心理学(Archetypal Psychology)”的重要分支。

荣格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分为“四大原型”,即自性(Self)、阿尼玛(Anima)、阿尼玛斯(Animus)、阴影(Shadow)。原型理论认为,大多心理问题的形成一般归结为某一“原型”没有得到良好发展而受到阻碍,由此精神系统作出自我调整而表现为神经症或别的问题。

恋爱的本质是自恋

以上提到的四个原型中,对于“自我”和“阴影”,我们大致能猜到是什么意思,而“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这两个词就有些陌生了。

“anima”一词本是“生命、灵魂”的意思,在荣格的心理学用语中被解释为“男性的女性意向”;相应地,“animus”被解释为“女性的男性意向”。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女人的形象,男性无意识中女性形象的原型就是“阿尼玛(anima)”,也就是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 与之对应,每个女人心中都有着一个男人形象,女性无意识中男性形象的原型就是“阿尼姆斯(animus)”,也就是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 有趣的是,男性常常只有的单一阿尼玛,女人则常有一群阿尼阿尼姆斯。

作为一位性别女爱好男,我就先谈一点我对阿尼姆斯的体会。

现代女性进化论:爱情的最终目的,是帮你找回走丢的自己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人格面具和自性之间沟通的桥梁。我们在寻找恋爱对象时,其实是在找一个人来投射自己未被满足的愿望,你以为你在跟一个男人恋爱,其实你是在和自己的愿望在谈恋爱,所以说“恋爱的本质是自恋”。提出原型理论时的情况,还有段无从考证的传闻。

当时,荣格已经与“相爱相杀”的老师弗洛伊德决裂数年,常年陷入重度抑郁,精神状态极差。他曾多次看到幻像,也曾感觉到众多鬼魂聚集在他家中。其中一个幻像是一位有翅膀而又跛脚的老人,另一个幻像是一位美貌的女士,据说这两位就是荣格日后提出“阿尼玛”与“阿尼姆斯”理论的灵感来源。

由于传统的性别规则限制,从小父母师长一直教导我们:女孩子一定要温柔,男孩子一定要阳刚。但是,由于阿尼姆斯的存在,女性其实从小就对力量、理性、勇敢、领导力这些所谓“偏男性化“的元素有过不少向往。

现代女性进化论:爱情的最终目的,是帮你找回走丢的自己

第一阶段:力量阿尼姆斯——“女孩不能喜欢变形金刚?”

在这个阶段,女性会渴望拥有男性的力量和体格,希望自己能变得像自己的父亲或兄长那样强壮有力、无坚不摧,甚至希望自己在力量层面和男人一较高下。许多女孩小时候不止喜欢布娃娃,也喜欢四驱车和变形金刚,就是早期“力量阿尼姆斯”的体现。

(别看现在的我手无缚鸡之力,但学前班时我也是和同班小男生掰过手腕的,还因为力气比所有男生都大自豪了好久,想必那时候我一定是“力量阿尼姆斯”爆发了吧......)

第二阶段:行为阿尼姆斯——“痞痞的男生最有魅力”

此阶段女性的阿尼姆斯不再停留在体力层面,而是行为层面,她们更容易被行为勇敢甚至是不守规矩的的男性吸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学时许多乖乖女会被班里调皮的男生莫名吸引。如果一个男生痞里痞气,上课睡觉、下课打闹、平时不守纪律、偶尔和老师抬抬杠,关键是成绩还挺优异,那么对他芳心暗许的小女生一定不少。

但是,此阶段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女性心智成熟,她们对男性的偏好很快就会走向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语言阿尼姆斯——“我觉得我们三观不合”

从这个阶段开始,女性对男性的判断加深了一个层次,开始关注对方的人品、思维、三观,而这些都是通过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的。也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有些女性开始有意识地对接触过的男性逐个打上标签,“舔狗”“暖男”“渣男”等称谓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更聪明的女性不会急着给男人打标签,她们会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行,促进自己的心性成长,比如,“我想成为他那样理性的人”或者“我不想成为他那样轻浮的人”。这个阶段的女性开始有意识地弱化性别差异,而是单纯从“人”的层面去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秀品格,不再过度强调温柔、可爱、贤惠等女性特质,而是试着去学习理性、果断、冒险等自己欣赏的男性特质,慢慢学会用理性有逻辑的方式处理事情,不断完善自己。

(防杠专属小tip:所谓“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是以传统社会观念划分的,不是说女性就不理性不果断不敢冒险。)

现代女性进化论:爱情的最终目的,是帮你找回走丢的自己

第四阶段:意义阿尼姆斯——“我只想找一个和我聊得来的人”

在阿尼姆斯的指引下,这一阶段的女性对男性的判断不再是“他为我做了什么”或者“他人品上有什么优劣”,而是只有一点——聊得来。这要求看似不高,但有过一定阅历的人一定明白,遇到一个能一直和自己聊得来的人,是一件多么难得可贵的事。

女性到了这一阶段,就不再以自己的标准去批判对方或强制改造对方,而是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共鸣和提升。对于这个阶段的女性,思想共振是最浪漫的事,可以一起聊灵魂、聊宇宙、聊释迦牟尼,聊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也可以一起聊工作、聊八卦、聊蜡笔小新,聊一切七零八碎的事情。

但现实是,许多已婚人士被“淹死”在七零八碎的琐事里,意义层面的交流严重匮乏。这样一来,男性的高阶“阿尼玛”和女性的高阶“阿尼姆斯”都得不到满足,所以许多婚姻最终沦为一朵乍看美丽实则毫无生机的永生花。

如果每次和一个男性聊天都能在精神层面受到新的启发,那比一万句“我爱你”都令人着迷。这一阶段的女性在某种程度上是“雌雄同体”的,她的感性与理性、智慧与情感、温柔与高冷、娇羞与洒脱都以一种近乎黄金比例的秘方调配出来,柔情似水,却也杀伐果断,不乱于心,更不困于情。

现代女性进化论:爱情的最终目的,是帮你找回走丢的自己

对待爱情,女性其实比男性更有主动权

都说男人多情而长情,女人痴情而绝情,其实这也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在作怪。

男性会不断把内心的阿尼玛投射到具体某位女性身上,所以男性经常因为女性的某个特质就“一见钟情”,动不动就觉得遇到真爱了。追到手后发现女神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她好像并不是自己的“阿尼玛”,于是就渐渐冷淡,有的人还会劈腿去找“其他阿尼玛”。

但是,多年以后,午夜梦回,他们难免会想念自己生命中出现过的“阿尼玛们”。也就是说,男性把阿尼玛投射到具体某位女性身上的机制,导致男人多情而长情,有一群白月光和朱砂痣。

就像《甄嬛传》里的雍正,他的阿尼玛是纯元皇后,他纳这么多妃子无非就是收集纯元周边——“她们都有点像你,但她们都不是你。”

与男性不同,女性并不倾向于将内心的阿尼姆斯投射到外界某个具体男性的身上,而是对不同男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判断,有所扬弃。所以女性喜欢长期试探和考验男性,最终选择一个最贴合现阶段阿尼姆斯的人。

有时我们看到女性苦苦挽留变心的伴侣,姿态低到尘埃里,其实她们的深层心理机制是“我要看看自己费尽心思挑选的男人到底还有没有救”,一旦发现没救了——

“对不起,您爱谁谁。”

现代女性进化论:爱情的最终目的,是帮你找回走丢的自己

还是拿《甄嬛传》做例子。黑化后的钮祜禄甄嬛不可谓不绝情,对雍正的报复毫不手软。即使流泪,也是为了祭奠当年杏花微雨下那场曾让自己如痴如醉的爱情,而不是为了眼前这个自私绝情的死老头子。

爱情的最终目的,是找回走丢的自己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隐约能感受,阿尼姆斯的最高境界,其实是自我实现。

一说到两性关系,从来都离不开爱与恨、分与合、对与错,但最好的爱情,其实是彼此成就。就像《爱乐之城》中的米娅和小赛,影片最后,随着city of star的旋律和长达七分半的蒙太奇,爱情的模样从模糊变得清晰:

你是我曾经最想共度余生的那个人。 最终没能和你在一起,我很遗憾; 你的存在让我变得更美好,我很感激; 我的存在给了你实现梦想的勇气,我很荣幸。

没错,爱情的最终目的,是帮你找回走丢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