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星巴克,一家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在国内拥有超过5100家直营门店。星巴克在官网上给出承诺:“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但最近,在新京报记者的卧底调查中,它翻车了!
新京报记者近日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在所谓的“金标准”下,一些门店触碰了食品安全的红线: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记者卧底多日后发现,上述乱象并非偶发,在利益驱使和监管疏漏下,有些门店奉行着食品安全的“潜规则”。
一名星巴克店员告诉记者,每半个月,门店的上级管理部门都会到店检查。在星巴克震泽路店卧底期间,记者曾目睹一次这样的检查。但让记者意外的是,看到检查人员上门,店员并不紧张。记者看到,检查人员到店后,门店值班主管示意一名店员及时清理吧台,又让他提前检查了一遍食材的保质期。由于只有一名检查人员,店员便可以趁其检查其他项目时,及时处理掉过期食材,或快速换上新的保质期标签。有时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店员会提前撕掉旧的标签,以此掩盖真实的保质期。不出所料,最终这名检查人员发现的都是无关痛痒的小问题。
为何不及时将过期的食材报废?一名星巴克员工向记者解释说,公司要考核门店的营业额和利润率,如果食材成本花费过高,这些数据会不好看。他坦言,尽管星巴克的规定严格,但执行上仍存在问题。早前的老员工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师傅带徒弟,基本上教出来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样,对于规定都是无所谓的态度。”阅读全文>>>
13日上午,新京报记者致电无锡市新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经营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在星巴克震泽路店现场进行调查取证,接下来将视情况公布调查详情;无锡市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告诉记者,工作人员已经赶往星巴克昌兴大厦店进行现场调查。阅读全文>>>
当日,星巴克中国就此事作出回应:
我们已经关注到有关无锡星巴克两家门店的报道。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深感震惊。对此事件,我们高度关注,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
进入中国市场22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安全问题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欢迎社会公众及媒体对我们进行持续监督。阅读全文>>>
在互联网看一圈,有关星巴克调查的评论区画风却有些怪异,不少人帮星巴克找起了借口。近一段时间,上至历史悠久的世界连锁品牌、下至新兴出现的网红品牌,不少品牌都在检查中因食品安全问题而被处罚、整改。国内一直坚持食品安全的底线,这和品牌“是土是洋”无关,无论品牌归属,只要在食品安全上存在漏洞,翻车都是必然的。
无论如何,消费者和商家最恰当的关系,永远是消费者支付相应的价钱,商家提供合格的商品。如果商品出现了问题,那么消费者就应该去敦促商家整改甚至补偿。至于消费者帮商家“找借口”,那就没有任何必要了。阅读全文>>>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4周年。今天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10时整,仪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南京市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大队16名礼兵抬起8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发表讲话称,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宣示中国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庄严立场,表达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阅读全文>>>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6个星期内,30多万军民惨遭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去。30万遇难者意味着,它比英、法二战时死亡的总人数还多,拉手站成排可从南京到杭州。
84年岁月流逝,截至记者发稿时,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61人。阅读全文>>>
当年的炮火硝烟已经散去,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也前所未有,但人类面临的问题并未消失。今天,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正经历新的大调整大变革,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并威胁全球。
但是,无论未来将向何处去,和平与发展也当是永恒主题。今天的我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站在历史的高度、胸怀人类的福祉,已然做出了负责任的选择。在中国国家公祭日这一天,这个问题也值得全世界深长思之。阅读全文>>>
中国知网稿酬“微薄”早已不是秘密。89岁退休老教授8年维权,最终等来了中国知网认错。而这一次,仍旧是被诟病已久的付费模式。
“他们也没通知我,就把我的文章发到网上,我自己下载还要收费。”赵德馨坚持对簿公堂,“就是反学术平台的霸权。他们用知识分子的文章不给钱,但是又拿去卖钱,一年利润十多个亿。”这样的“讨伐”于中国知网而言,并不陌生。2019年,演员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几经发酵,一同走到聚光灯下的就是中国知网——较同行更高的毛利率、在学术界垄断地位以及高收费等再次引起争议,有学者甚至公开声讨中国知网的论文“垄断生意”。
记者从中国知网学位论文稿酬通告看到,经杂志社审核后,被录用的学位论文制作权受法律保护,学位论文在中国学术期刊出版后,作者可以向杂志社连续领取稿费。尽管计费方式清晰,但中国知网支付酬劳给作者流程繁琐,且需要作者本人主动填写信息表。中国知网官网首页设置了“学位论文领取稿酬通告”入口,其中表示,“各位确认已出版的学位论文作者速与我社联系领取稿酬”。
但广西大学化学老师刘玉川告诉记者,学校和中国知网签约,只要使用校园网登录知网,下载论文都不收费,查重另外付费,最后毕业论文由学校统一上传中国知网,学生并不会获得稿酬。记者了解到,多校师生存在类似情况。
赵德馨称,自己有160多篇文章被擅自收录至中国知网,而他从未收到收录通知和稿费,于是决定起诉维权。记者注意到,其中一份裁判,赵德馨发现“中国知 ”擅 向公众提供自己所著 章的阅读、有偿下载服务。对此,法院认为,根据涉案作品的署名及发表情况,在 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本院可以认定原告系享有涉案作品的信息 络传播权的作者。被告在其经营的“ 机知 ”软件上登载了原告涉案作品并允许 络 户下载,使公众可以在个 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该作品,已经构成对原告作品信息 络传播权的侵害。
12月10日,中国知网发布说明,表示向赵德馨教授道歉,同时全面检查在互联网业态下的著作权保护与使用授权方式,认真分析著作权授权链各环节的工作不足和瑕疵漏洞。阅读全文>>>
2021年已接近尾声,元旦春节假期将至,多地发布通知,倡导就地过年。如何落实“就地过年”,才能平衡民众的情感与现实?
在经历了2020年春节的特殊状况,以及2021年春节的普遍就地过年后,2022年春节,各地在倡导就地过年时,有必要更科学、人性化地兼顾好防疫需要与万家团圆的过节需求,过年政策不妨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防疫,做到分级分类,而非“一刀切”。
一方面,要考虑到随着防疫战线的持续拉长,社会心理的承受能力。春节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在疫情背景下,也是一个疗愈情感、舒缓压力的契机。另一方面,经历了“十一”假期等人员流动高峰的防疫考验,无论是常态化防疫机制,还是个人防疫意识,对于做好春节期间的“动态防疫”,各地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此外,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也为2022年春节期间的防疫安全增添了一层保障。
说到底,在科学防疫常态化背景下,各地要做好疫情形势变化可能带来的政策变动的准备,提前制定预案,最大限度为在外人员提供明确的春运出行信息参考;同时,还要结合当地防控形势,科学、周密地做好各项保障和防控安排,民众也要履行好科学防疫“第一责任人”责任。
对一些高风险地区,或是像边境口岸等防疫压力大、形势更复杂的地区,倡导就地过年,无疑相对更有必要。此外,一些执行重大活动的地区,对于春节期间的防疫也理应会有更严的标准。而对于多数低风险地区,虽然也可倡导“无必要情况可就地过年”,但不应忽视正常的流动和返乡过年需求。阅读全文>>>
编辑 贾聪聪 李佳蓉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