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迪斯“断臂”,大众大变

迪斯“断臂”,大众大变

“改革派”迪斯这次恐怕凶多吉少。近几年,迪斯代表的“改革派”和工会代表的“保守派”一直在明争暗斗。去年迪斯虽未败北,但是也被削权,属于“伤敌三百,自损一千”。如今随着新一轮的人事调整,迪斯的权利正被蚕食殆尽。

迪斯,被架空

传闻数月后,大众的人事变动一一应验。

12月9日晚,大众汽车集团召开监事会,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具体来看,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CEO)、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将于2022年初接替Markus Duesmann,全面负责软件部门的工作。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首席执行官 Ralf Brandst tter自2022年1月1日起,负责新“大众汽车乘用车”部门业务,并且自明年8月1日起,还将负责中国区业务。于此同时,Ralf Brandst tter还将加入集团管理董事会,负责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的管理。

现任斯柯达汽车管理董事会主席Thomas Sch fer将于明年4月1日起接棒Ralf Brandst tter,担任大众乘用车品牌首席运营官一职,后续将于7月1日加入集团管理董事会。这也意味着Ralf Brandst tter和Thomas Sch fer都得到了 “升迁”。

此外,还有数位高管在本次人事任命中进行调整。

公开资料显示,Ralf Brandst tter于1993年加入大众集团后,一直辗转在大众集团内部,可以称之为是大众本土派的代表,而迪斯是在2015年从宝马空降大众,是空降派的代表。

而纵观此次任命,迪斯的职位进一步缩减,而Ralf Brandst tter的掌权范围则随之增加。

事实上,迪斯在去年就开始被削权。原本大权独揽的迪斯其最为核心的管理权限——大众品牌CEO被Ralf Brandst tter接任。

迪斯还将失去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市场作为大众集团销量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市场的一把手在大众集团内部可谓是位高权重。

迪斯对中国市场的位置极为看重,冯思翰便是迪斯一手提拔,并且迪斯还手握着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的职位,因此,迪斯拥有对中国区业务的决策权,甚至可以说冯思翰只是迪斯的“马前卒”。而伴随这次人事变动,迪斯或将失去对中国市场的掌控。

据德国媒体此前报道,Ralf Brandst tter将接任冯思翰担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而且此前冯思翰承认了将会离开中国,不过并未透露何时会离任。虽然针对此上述消息,大众官方并未给予证实,不过从这次的任命中,这一传闻基本是板上钉钉。而如果有着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职位傍身的Ralf Brandst tter接替了该职务,那么意味着迪斯将不能再决策中国区业务。而迪斯和冯思翰的职业生涯或将不甚明朗。

历史仿佛在重演。此前,迪斯和冯思翰接手了大众中国业务,将权利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如今两年刚过,迪斯和冯思翰就要将这一大权拱手相让。

迪斯“断臂”,大众大变

大众,积怨已久的内斗

70多年前,为了保障职工的权利,大众成立了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工会。

在大众能够凌驾于董事会的监事会,工会就占据接近半数席位,这也意味着,工会的权利甚至可以决定高层的去留。

迪斯和工会的矛盾争端起源于2018年迪斯电动化转型及降本增效的政策。在电动化转型以及降本增效的进程中,迪斯计划到2023年砍掉3万个工作岗位,为此可节省约37亿欧元。这虽然能够节省财务开支,不过这与工会保护人权的初始目的截然相反,因此工会对此坚决反对,不过“改革派”迪斯向来以强硬著称,并不同意工会的意见,二者自此交恶。

2020年6月,迪斯为了确保监事会支持自己的改革,遂提前一年申请延长合同,然而被工会拒绝,为此迪斯将炮火指向了监事会,指责监事会成员中有内鬼,将大众高度机密的软件问题泄露给媒体,导致在关键时间点被曝出软件出现严重问题。

由于言辞激烈,彻底激怒了监事会,其一度考虑与迪斯终止合同。最终,该风波以迪斯公开道歉、被拿掉大众品牌CEO的头衔而告终,迪斯的权利也被大幅削弱。

同年11月,迪斯并未作罢,再次提出申请延长合同期限,然而这次提议再次被工会否决,迪斯计划受阻。随后在工会庆祝75周年时,几乎所有大众高管都参加了这场庆典,但反观迪斯不仅没有出席活动,还在媒体上阐述了与工会的长期内斗,指出工会强大的影响力严重阻碍了大众的改革。“无论有没有大众汽车,十年后必将发生变革”。迪斯如此斩钉截铁的说道。双方矛盾进入白热化阶段。

最后迪斯只得求助皮耶希和保时捷两大家族,在取得支持后,其才得以顺利延长合同期限,并且由迪斯推举的两人分别担任了大众首席财务官和零部件公司事务的新“技术”岗位。

在合同风波后,迪斯与工会的矛盾并未就此停歇。在11月4日,大众举行的员工大会。迪斯就未计划到场,这引起工会的不满,甚至充满火药味的对外界表示,这可能会引起更加漫长且剧烈的内部冲突。为了避免发生更激烈的冲突,迪斯只得中断计划参加大会。

不过迪斯在发言时并未有丝毫退让,表示不会改变此前计划。这也意味着,长达近三年的争端仍未结束,未来还将有爆发的可能。

迪斯“断臂”,大众大变

变革不会停步,内斗不可避免

历史的车轮在缓缓前行,变革始终伴随其中。

面对特斯拉、蔚小理等新造车势力的强势崛起,在这个燃油时代过渡到新能源时代的空挡,包括大众在内的大多数车企都明白变革不可避免。

普华永道研究表明,到2030年,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利润份额中,传统车企或许会从85%减少到50%以下。传统车企自然不愿看到这个局面。

去年,宝马对电动化研发及科技创新领域上,计划在2025年之前投入超过300亿欧元;奔驰今年7月宣布自2025年起,纯电平台将是所有新发布的车型架构的唯一选择。

除了这些欧洲品牌,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现代起亚等韩系品牌、通用、福特等美系品牌都已加入电动化转型的大潮中。

而事实上,在大众中,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都未反对过大众向电动化和数字化方向转型。此前代表大众整体利益的监事会就发布声明,成员们“一致决定”全力支持迪斯的战略,特别是向电动化方向的转型发展。

毕竟大众失败,于公司内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只是迪斯将后半生的名誉孤注一掷在这一场变革中,为此还制定了新的十年发展战略,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而60万员工也需要工资裹腹,何况是在疫情导致失业潮来临的当下。

迪斯“断臂”,大众大变

而或许迪斯可以借鉴下同行的经验。事实上,为了转型而大面积裁员的传统车企并非只有大众一家。此前,通用汽车通过关闭工厂、精简管理人员等方法裁掉了超14000人以进行自身的改革。这一改革虽然引起了美国工会的反对以及导致员工大罢工,但是事件很快得到平息,并未阻碍公司改革进程。

这或许可以理解为,工会需要公司转型成功,继而保住员工的饭碗,但带领公司转型的并非仅有迪斯一人。等到那时,迪斯又该何去何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