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部影视剧接连出现了超前点评的荒诞现象。在某知名打分平台的短评打分区,大量评分在原定上线时间前集中涌入,这些短评呈现一星和五星两极分化的状态。记者调查发现,往往一条1元钱甚至几角钱的价格,就能吸引大量水军接单控评。

一些主旋律作品,节目或者剧集,也在靠同样的方式运作。特别是一些艺术性与吸引力不够的作品。因为能够给播出方制造人气,还能够给竞争者制造压力,又能够为平台方带来流量,所以水军一直被需要,也一直屡禁不止,虽然其非常好识别。
控评最危险的地方在于,你根本不知道他们会为了钱做出什么事。而且它遮蔽了沉默的大多数的想法,使得互联网上的声音越来越极端,加剧了人群的分化和割裂,让本应该无视的东西以铺天盖地的热度,影响着青少年和部分群体的三观。
评分太高或者太低的片子,小编都会心存怀疑。但最终,还是要看导演是谁,演员是谁,有个大概的判断,才会真正去看。但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容易被这些分数影响,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大家决定看一部剧前会去搜相关评分或评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