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栅栏的魅力老字号》丨百年酱香:六必居

作者:人文之光网

六必居酱园,坐落于前门外粮食店街3号,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六必居始创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迄今已有490余年的历史。

《大栅栏的魅力老字号》丨百年酱香:六必居

六必居以酱菜闻名于世,也是北京酱园中历史最悠久、声誉最卓著的一家。六必居有12种传统产品,即稀黄酱、铺淋酱油、甜酱萝卜、甜酱黄瓜、甜酱甘螺、甜酱黑菜、甜酱仓瓜、甜酱姜芽、甜酱八宝菜、甜酱什香菜、甜酱瓜、白糖蒜。其中,以甜酱黑菜、甜酱八宝菜最为著名。

这些产品色泽鲜亮,酱味浓郁,脆嫩清香,咸甜适度,不但是老北京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而且也受到无数军政要人、社会名士的喜爱,早在清朝时就被选为宫廷御用食品。为送货方便,清朝宫廷还赐给六必居红缨帽和黄马褂。民国时期,六必居仍然保持着显著的声名。

新中国成立之后,六必居更是获得了长足发展,产品不但畅销海内,而且打开了国际市场。据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首次访华时,就指定秘书购买六必居酱菜带回日本。改革开放之后,六必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销售网络遍布东北、西北、华北、江南等地,产品远销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加拿大、美国及欧洲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大栅栏的魅力老字号》丨百年酱香:六必居

六必居的酱菜之所以能够几百年风味不减,盛名不衰,与它严格遵循“六必居”中“六必”,选料精细、制作严格密不可分。“六必”即“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炽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在生产操作工艺上可以解释为:用料必须上等,下料必须如实,制作过程必须清洁,设备必须优良,火候必须掌握适当,泉水必须纯香。“六必”的要求可以说是代表了我国古代几千年积累的酱菜工艺的最高要求。

第一,选料精。六必居酱菜的原料历史上都有固定的产地。六必居自制黄酱和甜面酱,其黄豆选自丰润县马驹桥和通州永乐店,这两个地方的黄豆饱满、色黄、油性大。白面选自京西涞水县,为一等小麦,这种小麦黏性大,由六必居自行加工成细白面,这种白面适宜制甜面酱。蔬菜采购也有固定的基地和严格的要求。

第二,流程严。据六必居的老工人介绍,六必居制作酱菜,有一套严格的操作流程,所有程序由掌作一人总负责。比如传统酱的制作,先把豆子泡透蒸了,拌上白面,在碾子上压,再放到模子里,垫上布用脚踩实,然后拉成三条,剁成块,放到架子上码好,用席子封严,让其自然制曲。在发酵前,还要不断用刷子刷去曲料上的白毛,放足盐水。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经过一个伏天(60—80天),酱料才能发酵。而酱菜的制作就更加严格了。如酱黄瓜的制作,精选北京大兴产的鲜嫩黄瓜,每斤4—6条,须“顶花带刺”,还得“条顺”,腌好后再用500克自制的面酱酱制,冬季要10~15天的时间方能制成一罐六必居甜酱黄瓜。正是这种严格的操作规程,保证了六必居酱菜的质量。

第三,六必居吸取了几百年的开店经验,在经营管理上自成一体。其中一条就是十分重视用人制度规范。传说六必居曾规定,店内不用“三爷”(即少爷、姑爷和舅爷),前店柜台人多是山西临汾、襄汾县人。六必居对资金的管理也极其严格。任何人不准超支或长时间借用店内资金,对外经营也不欠债。严格的管理制度避免了资金和人力的浪费,为六必居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栅栏的魅力老字号》丨百年酱香:六必居

2008年“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成功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依靠一瓶瓶微利销售的酱腌菜,历经百年风云变幻而屹立不倒,六必居凭的不仅仅是机遇,更是遵循古训、厚德务实的经营理念。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让六必居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散发出新的活力。在今后的岁月里,六必居人将继续发扬这种勤劳务实的精神,把六必居的老字号连同它的企业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普及丛书《大栅栏的魅力老字号》;原文有删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