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家公祭日来了,南京大屠杀过去84年,网友:幸存者的苦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当始终铭记这段历史。

1937年,南京这座规模已有雏形的城市迎来惨痛历史,12月13日南京沦陷成了我们忘不了的伤痕。

国家公祭日来了,南京大屠杀过去84年,网友:幸存者的苦难

84年前的今天,在日本侵略者的兽行之下,短短六周的时间里,我们痛失了30多万的同胞,至今日本仍然没有为自己的错误道歉,更是试图修改历史书籍来抹灭这段历史。

第八个国家公祭日

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给当时的南京群众带来毁灭性打击,给我们带来了永远的伤痕,每一年都会对其进行悼念,要将日本侵略者钉在了耻辱柱上。

国家公祭日来了,南京大屠杀过去84年,网友:幸存者的苦难

1937年6月南京有超过100万同胞生活,可是在南京沦陷之后,黑暗的六周时间里,每12秒就会有一名鲜活的生命逝去,直到1938年2月末,这座经历了血腥暴力洗礼的城市登记人口仅余17万人。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是我们第八个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内相信很多人心情都是沉重的。

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不足70人

在84年的岁月之中,我们从被挨打的近代历史中站了起来,面对不断变换的国际环境,我们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可是对于在此次人祸之中存活下来的幸存者,脑海之中的场景不断地重复着。

国家公祭日来了,南京大屠杀过去84年,网友:幸存者的苦难

集体枪杀,孕妇,踩死小孩,这些堪称恶魔的手段,在今天成为同胞们的回忆,只有记住了沉痛的历史,才能更加珍惜当下。

幸存者,是历史留下来的真实存在的记载,在84年的回忆之中,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讲述,将亲身所见告诉更多人知道。

今年又有11名幸存者离开我们,现在登记在册的他们仅有61人了,但是我相信他们留下来的珍贵影像会永远跟随我们成长,见证更加富强的社会。

家国之痛,永不敢忘

回想起那段屈辱的历史,很多人都在想,到底是怎么样的意志让前辈们一步步走到现在?他们不知道前方道路如何,只是为国人的幸福一直坚持着,秉持着“我们不打后辈人也要打”的理念,用短短的几十年里成功让中国站了起来。

国家公祭日来了,南京大屠杀过去84年,网友:幸存者的苦难

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对于幸存者和国难日必须加强相应的爱国教育,这是未来的重点,国耻民殇不能忘记。

在战争中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是他们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他们在残酷的战火中,不惧生死,不怕苦难,为我们创造了一线生机;是他们的牺牲奉献,才有了我们今日安稳自在的幸福生活。

南京江东门纪念馆

在南京这座城市之中有了记载了这段悲痛的历史纪念馆,很多人将它称作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可是这是不对的,它的全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以称南京江东门纪念馆。

国家公祭日来了,南京大屠杀过去84年,网友:幸存者的苦难

每一年的国家公祭日,凄厉的警报声将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于耳畔和平的钟声,将在纪念馆的公祭广场久久回荡。

在2017年8月31日,南京更是直接通过申请,成为第169座国际和平城市。这也是中国首个加入“国际和平城市协会”的城市。

从1号门进入时,我们便看到了一面断裂的军刀,但是从高空往下俯视整个纪念馆时,它变成了和平之舟,寓意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国家公祭日来了,南京大屠杀过去84年,网友:幸存者的苦难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第一座抗战类的纪念馆,从1985年开始便与这个记忆一同保留下来,在江东门集体屠杀和“万人坑”丛葬地遗址上建立起来。

纪念馆内收录了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类文物,262部影像资料,对于这段历史做了完整的阐述。

最后的独白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全民都在悼念逝去的三十万同胞,警笛声和思绪久久不能忘记,这是一个人面对国家苦难日的正常反应,牢记那段历史,特别是经验教训。

国家公祭日来了,南京大屠杀过去84年,网友:幸存者的苦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从一个强大的民族沦为被人欺负的过去,从八方来朝到八国联军入侵,这些都是抹灭不了的历史印记,无数伟人曾说过类似的话语,落后就要挨打。

用鲜血书写的历史,就是勿忘的国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逝者往矣,永驻人心,这是一个民族的人道和正义。生者前行,展望未来,这是一个国家的光明与希望。

为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今天的我们没有忘记过去的苦难,也会一直坚持和平的理念。

直到现在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这何尝不是对历史最深沉的祭奠、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国家公祭日来了,南京大屠杀过去84年,网友:幸存者的苦难

作者:江湖独白专栏

配图:新闻报道&网络照片

每天分享一篇文章,如果你喜欢独白的话,点击关注与我同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