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称为“帝国双壁”,安史之乱中,为何连吃败仗、节节败退?

高仙芝是一位唐朝名将,在唐朝统治各个少数民族后,高仙芝作为一名高句丽人,自幼和父亲一起锻炼武艺,学习兵书。等高仙芝长大后,不仅长的英俊潇洒、骑射等武艺样样具备,而且英勇善战。

被称为“帝国双壁”,安史之乱中,为何连吃败仗、节节败退?

由于高仙芝的父亲是一位将军,因此高仙芝在二十岁时就被授予了将军的称号,在战马上度过了自己一生中绝大多数时光。而高仙芝也不是一个花瓶,在战争中将自己的才华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在仕途上一路高歌。他这一生多次平定外族起义,在唐朝的边境和平上立下汗马功劳,被称为“帝国双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平定安禄山叛乱时却被打败,这是为什么呢?

史上的安史之乱,起因唐玄宗相信安禄山,不相信外界所说安禄山要造反。甚至有人告状,当面举出原因唐玄宗都不相信。然而安禄山率领十五万大军在关外造反,唐玄宗被狠狠的打脸。

被称为“帝国双壁”,安史之乱中,为何连吃败仗、节节败退?

唐玄宗也是龙颜大怒,马上派出高仙芝和封常清去与安禄山对战,然而当时的情况是所有人都认为安禄山带领的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惧,况且高仙芝的能力很强,打败安禄山应该不是问题,所以“帝国双壁”也放松了警惕。然而在对阵安禄山的战役中,高仙芝上来就连吃败仗,这也是第一个原因。

当时唐朝关内的士兵都是由于常年没有战役,所以都很安于现状,没有斗志去迎击安禄山军队,并且关内军队很多都是新招的农民军,完全没有战斗力,甚至有很多是新兵。面对关外久经战场的老兵就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所以在军队的巨大差异下,“帝国双壁”节节败退也是很正常的,这是第二个原因。

被称为“帝国双壁”,安史之乱中,为何连吃败仗、节节败退?

然而高仙芝面对这种连吃败仗的情况也是很快反应过来,立刻退守关内,放弃了潼东以东的战场,利用关塞的天险和城塞设施坚守防线。然而这个时候在京城内,有很多人依然觉得安禄山就和农民起义一样好镇压,所以上书皇帝,说高仙芝等人没有能力,只知道退守。唐玄宗也是被迷昏了脑袋,居然让高仙芝等人前去战场迎敌,以最快的速度将安禄山军平定。

被称为“帝国双壁”,安史之乱中,为何连吃败仗、节节败退?

这个时候外有强敌、内有忧患,高仙芝只能硬着头皮和安禄山作战,自然是一直被打败。然而当时的监军太监上奏说高仙芝等人私扣军饷,这就导致皇上龙颜大怒,下令将高仙芝处死。

一代名将戎马一生,最后没有死在沙场上而是死在了内乱上,真是令人惋惜。所以在安定外事的同时内乱也要平定,只有保持内外统一、一致对外,一个将领才能发挥出他全部的实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