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吴有部曲制,魏有募兵制,两国之间的军制孰优孰劣?

三国时期属于乱世,包括三国之前的汉末群雄割据,那也属于乱世。只要是乱世那就需要打仗,而打仗必然离不开人,而有了人去打仗,又不能让他们随意行动,也要受到管制,所以这就导致不同的军事制度和编制。

对于当时的三国来说,魏蜀吴三种不同的势力对本国有不同的政策和制度,魏国和蜀国的相爱相杀其实本质上依旧是以前秦汉那一套的冲突。

吴有部曲制,魏有募兵制,两国之间的军制孰优孰劣?

我们甚至会发现蜀国的北伐与魏国的防守,它们所进行的军事措施都非常的相像,其实就是正常逻辑下北方中原王朝的正常军事编制,比如曹魏喜欢搞军屯,蜀国也喜欢搞军屯,虽然二者之间有细微差别,但总体差别并不大。

又由于君臣无法保证战斗力,因此魏国和蜀国都采取募兵制,双方的这些军队经常在魏与蜀的交界处爆发战争。(这里说句题外话,虽然经常爆发战争,不过大多数时候,魏国军队都会被蜀军打败,当然了其实也都是小败,这完全是靠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也靠着蜀国早期上下一气。)

魏与蜀在这些层面太相似了,本文我们就不再拿魏与蜀这两个热门进行对比了,把蜀改成吴,因为东吴和曹魏这两个国家的军事制度是截然不同的。

吴有部曲制,魏有募兵制,两国之间的军制孰优孰劣?

吴国

我们都清楚,魏国军队战斗力很强,当年合肥之战张辽八百魏军(逍遥津勇士)打的孙权和他带过来的十万东吴大军屁滚尿流就是明证。虽然一直有人怀疑这场战争的真实性,认为不可能出现800人可以将10万人击垮的情况。但是如果了解一下东吴特别的军事制度后,可能就会瞬间明白,这样的情况是有可能的,而且是极度有可能的。

说起来比较讽刺,我们会发现三国里面东吴存在感,是三国里面存在感最薄弱的一个国家。虽然在汉末天下大乱前期孙家比较活跃,可是越往后我们越会发现东吴越来越排外以及不活跃,他的真实战斗成绩胜利的往往是防守,一旦涉及到进攻往往惨不忍睹。

提到东吴的著名战例,我们会发现清一色的全是防守。一旦涉及到针对外来入侵的防守战的战斗力,立马上去好几个台阶。但是一旦将军队带出东吴境内,想要发动进取的攻击攻势,有意思的事情马上就会发生——合肥号称是孙权的一生之敌。

吴有部曲制,魏有募兵制,两国之间的军制孰优孰劣?

孙权甚至因为合肥的战争而被人家以孙十万的羞辱性称号。那么到底为什么同样是战争?东吴军队的发挥水平相差会这么大,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因为东吴特别的军事编制,或者说是东吴的军事制度。

曹魏行使的是募兵制度,而东吴则行使的是部曲制度,虽然这些制度的不同,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能够增强自身军队实力。这两个军队制度最大的差别,也很明显,对于吴国来说,他们军队制度更适合防守,而曹魏的军队制度则倾向于侵略。

东吴的部曲制度最大的特色就是兵力的分散,还有世袭的权利,这就可以看到,每次和蜀国或者为国打仗时候,就会出现不同姓氏的旗帜,其实这样的做也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很明显,那就是就是对内形成鲜明的对比,能够促进相互竞争的态势,这样就可以使军队更加强大,整体实力也在不断攀升,同时,这样的军队相互之间也形成了相互监督的作用,当然还可以相互制约。

吴有部曲制,魏有募兵制,两国之间的军制孰优孰劣?

但是造成的缺点也有很多,最大的缺点就是力量过于分散,调动上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同时,如果自己的军队出现了问题,不仅自己受到牵连,就连自己的家人也会受到伤害。而且由于东吴的部曲是可以世袭继承的,所以很理所应当的在国家和平时期,这些拥有军队的家族,仗着自身的军事实力为非作歹,纵容自己的家人胡作非为,甚至不把自己的国家放在眼里,这也就为国家社会的稳定埋下了祸患。

我们会发现东吴在孙权死后不断有大族权臣的出现,仗着自身权势操控中央。所以之后的吴国虽然表明上看起来各家大族都很稳定,国家也很稳定,但是暗地里却有着不可避免的涌动。

而这其实也是后来吴国被一举歼灭的原因,因为各家大族他们都在为自己各自的利益着想,而忽视了自己的国家,除非面临那种可以倾覆他们所有大族的外敌入侵,在伤害到他们的利益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努力汇聚一起联手抗敌。

吴有部曲制,魏有募兵制,两国之间的军制孰优孰劣?

这种军事制度下所形成的这些所谓的姓氏军,若是在国家面临危险的时候,拼死抵抗的话,绝对不会是为了国家,而是因为国家灭亡后,会伤及自己利益。不用多说,这样的军队管理制度,肯定是不会长久的,而且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魏国

前头有提到,曹魏当时行使的是募兵制度,募兵制下军营中有两种军队,一个是中军,一个是外军。这两个军队虽然各司其职,但是又相互瞧不起彼此,形成了制约的态势。

中军,顾名思义,其实就是保住国家心脏的军队,他们除了要保卫自己的都城,还要保护属于自己国家的主人,有点像之后的禁卫军。在当时的魏国,中军的数量也是可观的,因为他们还要充当最后整个国家的反击能力,也就是最后国家到了存亡的时候,中军就要全力以赴去应对了。

而外军了,主要是对外作战的军队,这些军队充当大前锋,是国家的利剑,也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但对于外军来说,他们的危险等级比中军要高很多,随时可能会有生命的危险。

吴有部曲制,魏有募兵制,两国之间的军制孰优孰劣?

其实对当时曹魏来说,募兵制是他们最好的征兵方式了,因为当时的曹营,经过多年的征战,军地的战士的数量逐渐减少,导致良田无人耕种,而带兵打仗不仅需要粮食,还需要人,这就成为曹魏的最大苦难了。

曹魏于是只能推行募兵制度,只要来参军的,就可以得到丰厚的待遇,还可以自己选择加入中军还是外军,外军的待遇肯定要比中军的高,但不管怎样,只要是军队的一员,就必须要面对打仗的可能,所以也就不管是什么军队了。

募兵制度的推行,虽然从本质上改变了战士的短缺,促进了军队长期有效的发展,但也导致人口的不稳定,每个人都要参军,每个人也有可能自此失去了选择其它职业的权利。

但其实对于当时的魏国来说,这样做的确从战术上得到了效果,在很长时间内,魏国的确是三国中最强的国家。

吴有部曲制,魏有募兵制,两国之间的军制孰优孰劣?

总结

吴国的部曲制也好,魏国的募兵制也罢,两者都各有优劣。而且其实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各自的军制,决定了他们军队的性质。

比如吴国的部曲制度,由于军队当中的姓氏军都是顾及自身利益,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才尽力,这也导致吴国在本质上一直以防守的姿态在三国中立足,而且防守战还是多以胜为主,进攻战多以败告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部曲制下的姓氏军这时候卖力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