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志愿军的妙招,每天白天桥就像被炸断,晚上补给的火车就呼啸而过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后勤成为许多人心中永远的痛。尤其是在战争初期,由于美军的封锁,前线将士缺吃少穿、断水断粮的事时有发生。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新组建的铁道兵紧急参战。正是他们凭着自己的双手和勇气,构筑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志愿军的妙招,每天白天桥就像被炸断,晚上补给的火车就呼啸而过

志愿军铁道兵和人民军一起抢修桥梁

第一批参战的志愿军共6个军外加两个炮兵师,原计划打一场固守待敌的伏击战,不料却打成了遭遇战。匆忙间后勤的短板就立即暴露出来了。鸭绿江边的物资堆积如山,却根本无法运到前线。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下,邻国那几条可怜的铁路被摧毁殆尽。依靠公路吧,志愿军战前好不容易凑出的1300辆卡车,不到20天被炸毁了700辆。

到第二次战役时,巨大的后勤压力逼得志愿军迅速组建了4个后勤分部,共6万余人。同时刚刚组建的一个铁道兵师开赴战场,他们的任务就是移山填海、修路架桥。要确保运力最大的铁路畅通,让各种物资最快运抵前线。

志愿军的妙招,每天白天桥就像被炸断,晚上补给的火车就呼啸而过

美军莱特号航母,整个战争期间,美军出动了7个航母战斗群

然而,随着前线将士的节节胜利,战线越拉越长,后勤已经不堪重负。终于在志愿军渡过汉江后,后勤彻底崩盘。志愿军使用的武器口径竟达到20多种,光弹药的运输就让人发疯。到第三次战役后期,第40军没有从后方补充到一颗粮食,全靠缴获度日,其中一个营甚至还断粮两天。

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两个刚刚组建的铁道兵师开赴战场,在前线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3个铁道兵师工程部队疯一样的开山架桥,勉强维持往了通往大后方的铁路运输生命线。

志愿军的妙招,每天白天桥就像被炸断,晚上补给的火车就呼啸而过

战争初期,志愿军的武器简陋且五花八门,后勤压力极大

五次战役结束后,双方进入阵地战阶段,志愿军终于开始更换万国造的武器,各部队陆续换装苏式武器。虽然口径统一了,但运输压力丝毫没有减轻,反而更大了。因为志愿军开始装备重兵器了。高射速的喀秋莎、大口径的榴弹炮,还有一刻都不能停的高射炮,都需要海量的运力来支持。

而就在此时,李奇微发起的空中绞杀战,堪称飞机出现以来密度最高的空袭。为了扼杀志愿军的后勤,美军的炸弹就跟不要钱一样,一条已经炸烂的路都会被反复炸上几遍甚至十几遍,炸到根本无法修复为止。

志愿军的妙招,每天白天桥就像被炸断,晚上补给的火车就呼啸而过

美军海军AD3轰炸机轰炸鸭绿江上的大桥,企图彻底摧毁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

绞杀战加上百年一遇的洪水,前线志愿军将士的后勤保障称得上是惨不忍睹。一线部队吃了上顿没下顿,二线部队只能喝稀饭,机关只能喝西北风,能吃上一顿野菜就是开了荤。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铁道兵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创造了奇迹。他们新建公路2500公里,扩建公路8100公里。新建铁路200公里,虽然里程不长,但这条铁路在30个月里被美军炸过14000多次,平均每天15次,却一天也没有中断运输。

志愿军的妙招,每天白天桥就像被炸断,晚上补给的火车就呼啸而过

铁道兵在抢修被炸断的桥梁

为了对付美军的轰炸,铁道兵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白天拆下桥梁上的Z字梁和铁轨,让美军飞机以为桥是被炸过的而不予理会。到晚上铁道兵以最快的速度架上铁轨,满载补给的火车呼啸而过,将物资送往前线。

为了提高运力,铁道兵们又创造性的发明了“片面运输”的方法,即在某一时间段内,所有的列车都向一个方向单向行驶。每趟车只间隔5分钟。其结果是一个晚上就向前线发送47趟列车,是平时的2.5倍。堪称世界奇迹。

志愿军的妙招,每天白天桥就像被炸断,晚上补给的火车就呼啸而过

铁道兵在抢救被炸坏的火车头

此外还有三个火车头拉一列超长列车的“巨龙运输”,为防止桥梁承重不够发明的“顶牛过江”运输法,每一个都堪称是脑洞大开的创举。

到1953年,战场上的铁道兵师已达到10个。他们同样要面临死亡的考验。为保障百川岭铁路桥的畅通,铁道兵一师的一个连,冒着敌机前后26次大轰炸,在伤亡99人的情况下,剩下的人仍按时完成了抢修任务。

志愿军的妙招,每天白天桥就像被炸断,晚上补给的火车就呼啸而过

特级英雄郭金升,一个人拆卸美军定时炸弹603枚

铁道兵的特级战斗英雄郭金升,一个人排除美军扔下的定时炸弹1129枚,其中拆卸603枚,光掏出的炸药就重达27吨。正是这些英勇无畏的铁道兵,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构筑起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生命线,为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