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父亲朱五四,曾祖朱四九,这样是为了好养活吗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父亲朱五四,曾祖朱四九,怎么都跟闹着玩一样

老一辈人都有这样的旧思想,认为给孩子起一个贱名,这样好养活,比如“二狗子”、“傻根儿”一类的。熟悉明代历史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朱元璋的本名是朱重八,父亲叫朱五四,姓氏后面随眠跟两个数字就成人名了,怎么看都像闹着玩一样,难道也是为了好养活吗?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父亲朱五四,曾祖朱四九,这样是为了好养活吗

夏玉润在《朱元璋与凤阳》一书中,以翔实的史料,加之多次的实地勘察,详细考证了朱元璋的家族迁徙变化及朱元璋本人的生平。

他依据徐祯卿《翦胜野闻》、郎瑛《七修类稿》、曾惟诚《帝乡纪略》、潘柽章《国史考异》等史料中所载朱元璋所书的《朱氏世德碑》,考溯出朱元璋上五辈:

五世祖朱仲八,娶陈氏,生三男:长朱六二,次朱十二,季朱百六。

朱百六为朱元璋的高祖父,娶胡氏,生二子:长朱四五,次朱四九。

朱四九为朱元璋的曾祖父,娶侯氏,生四子: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

朱初一为朱元璋的祖父,娶王氏,生二子:长朱五一,次朱五四;

朱五四即朱元璋的父亲。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父亲朱五四,曾祖朱四九,这样是为了好养活吗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朱初一带领全家北渡淮河,来到泗州北部的孙家冈定居。这年,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8岁,他的伯父朱五一12岁。 朱家在泗州定居十多年,人丁也兴旺起来。朱五一已有三个儿子:重一、重二、重三;朱五四有一儿一女,儿子取名重四。朱初一夫妇去世后,五一、五四兄弟不堪赋役重压,兄弟俩再次举家外流,老大朱五一携全家前往濠州钟离,老二朱五四流亡五河县,先后生下重六、重七后,也迁至钟离。最后于戊辰年(1328年)在钟离生下重八(朱元璋)。

这一系列细致缜密的实证研究,令朱元璋的先祖情况、家世变化及他本人的出生地等情况,清清楚楚,跃然纸上。

从朱家世谱来看,朱元璋的先祖多是以数字起名,包括他自己也名重八。

据清代学者俞樾《春在堂随笔》所载,元朝规定,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只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这样,元代许多无职分平民,特别是那些贫穷百姓大多都是以数字起名。他还介绍了清代绍兴民间以数目字为名的习俗,以说明这种起名字的方式:“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或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父亲朱五四,曾祖朱四九,这样是为了好养活吗

明初文臣武将中,以数字起名的人很多。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的曾祖叫四三,祖父叫重五,父亲叫六六;汤和的曾祖叫五一,祖父叫六一,父亲叫七一。元末于苏州独霸一方的张士诚,原名九四,称王后请文人起了个雅名“士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