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白最“丢脸”一首诗,全篇拍一名将的马屁,结果那人却降敌了

李白最“丢脸”一首诗,全篇拍一名将的马屁,结果那人却降敌了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一生写下不少赞扬边疆战士的英雄气概,鼓励他们英勇杀敌的作品,如《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等。

这其中,有一首诗的名气虽然不大,到却可以称为李白最“丢脸”的一首诗,因为他全篇都在拍一位名将的马屁,但是这位名将后来却投降敌人了,这可真够打脸的。

李白最“丢脸”一首诗,全篇拍一名将的马屁,结果那人却降敌了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天为国家育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

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

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

卫青漫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李白在诗歌中,把哥舒翰吹嘘得超过了古代名将卫青、白起,吹得不着边际。那么,哥舒翰是谁,为何让李白感觉如此打脸呢?

李白最“丢脸”一首诗,全篇拍一名将的马屁,结果那人却降敌了

唐朝名将哥舒翰

《旧唐书·哥舒翰传》:“哥舒翰,突骑施(突厥人的一支)首领哥舒部落之裔也,蕃人多以部落称姓,因以为氏……世居安西……翰母尉迟氏,于阗之族也……父是突厥,母是胡。”

哥舒翰父亲哥舒道元为突厥哥舒部落首领,母亲是西域于阗公主,他本人却在对吐蕃的战争中成长为唐朝一代名将,深受唐朝重用,成为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元帅,还封为平西郡王,官至宰相。

哥舒翰有家奴名叫左车,年龄只有十五六岁,却是膂力过人。每次出战,他都紧跟在哥舒翰身边。

哥舒翰擅于使枪,每当追上敌人时,先用枪搭在敌人的肩膀上,然后大叫一声。当敌人惊然回头,便趁机直刺咽喉,顺势挑起敌尸五尺多高,再摔在地上。左车立即下马,斩敌首级。主仆二人一直如此配合,甚为默契。敌军见此,无不心惊胆寒。

哥舒翰的驰骋英姿和辉煌战绩,让大诗人们佩服不已,杜甫、高适等都曾写诗夸赞这位名将,只不过都没有李白吹嘘的那么狠罢了。

李白最“丢脸”一首诗,全篇拍一名将的马屁,结果那人却降敌了

安史之乱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唐玄宗命令在长安养病的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带病出师迎敌。

哥舒翰领兵八万,连同各道派来的增援部队,号称二十万大军,进驻潼关。

此时,已经攻下洛阳的安禄山忙于在洛阳称帝,没有马上进攻长安。这时,郭子仪从山西向河北出击,大败史思明叛军,河北诸郡纷纷杀死叛军头目归降唐军。安禄山叛军北路已被切断,潼关有哥舒翰二十万大军把守,进退两难。安禄山感到形势对他极为不利,甚至开始考虑退守的计划。

但在此时唐玄宗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让哥舒翰出关反攻。

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哥舒翰无可奈何只得领命出征。

出征之前,他捶胸恸哭,既是为自己的命运而哀,也是为大唐的安危而痛,全军上下弥漫着一种萧瑟悲情的气氛。

李白最“丢脸”一首诗,全篇拍一名将的马屁,结果那人却降敌了

晚节不保

哥舒翰率领20万大军在灵宝山西部平原与叛军展开激战。

敌军早有准备,在险要地方埋伏,唐军南靠高山,北临黄河,被阻碍在拥挤狭隘的道路上。

叛军表面上人数不多,不成阵法。当唐军攻入叛军阵地后,叛军节节败退。唐军见状,拼命追击,却中了敌人的埋伏。唐军顿时乱作一团,相互践踏,伤亡惨重。

为了扭转败局,哥舒翰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毯车。

毯车是指用毯子将战马全身蒙上,在毯子上画上龙、虎等凶狠的动物,并在它们的眼睛和爪子上都贴上金银,看上去十分恐怖。

哥舒翰天真地以为,毯车可以扭转战场不利局面。

哪知,安禄山这面早就有所防备,待毯车一进入战场,叛军就推出事先准备好的草车,并将它们全部点燃,熊熊烈火将毯车全部点燃,顿时火光冲天,哀嚎遍野,血流成河,死的都是自己人。

在唐军自我混战的同时,叛军绕道唐军背后偷袭,唐军没有防备,全军溃败,哥舒翰只得带领生还士兵逃回潼关。可悲的是,哥舒翰出战之时20万人马,经此一战,仅剩下8000余人。

没过几日,叛军乘胜攻城,唐军虽竭力抵抗,但军心涣散,且兵力不足,很快潼关陷落了,哥舒翰也因此失身被俘,甚至变节投降。

可怜哥舒翰死不逢时,晚节不保,一世英名,化为流水。

李白最“丢脸”一首诗,全篇拍一名将的马屁,结果那人却降敌了

小结:

其实,此时的哥舒翰已经不是年轻气盛的哥舒翰。他人到暮年,盛气全无,而且身患顽疾,智力和精力已经被中风完全损坏了,唐玄宗让他担任副元帅,本来就是勉为其难。而李白对哥舒翰的期望,也只是李白的一厢情愿而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