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邦称帝后,七个异姓王先杀了三个,最后只剩下一人善终

刘邦称帝后,七个异姓王先杀了三个,最后只剩下一人善终

刘邦是以布衣而为皇帝的。按他自己的说法:“吾以布衣,持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自古为帝为王,尧、舜、禹是“禅让”的,夏、商、周则出于征伐。其间,或父死子继,或兄弟相及。即便是诸侯、世卿,也都一样。秦始皇以一国而兼并六国,功成之日,那种自负与兴奋,觉得不重新取一个伟大名号,已不足队“称成功,传后世”了。转瞬之间,秦朝就覆灭了。代之而起的,是刘邦以一布衣而兼并天下。

刘邦称帝后,七个异姓王先杀了三个,最后只剩下一人善终

然而,刘邦虽然尊为皇帝,那些为他夺取天下的布衣,也使他伤透了脑筋。其中的异姓王,真正有威胁的,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黥布,都是地道的布衣。其他如赵王张敖(张耳之子)、韩王韩信、燕王臧荼和长沙王吴芮,其实都是刘邦与项争天下时,为天下立的榜样。

张耳是项羽封的常山王,后为陈余击败,才投奔刘邦的。刘邦封张耳为赵王,一是顾及老朋友情谊;一是要向其他诸侯表明,只要不跟他作对,就可以保住封国。韩王郑昌被击败后,刘郑封韩信为韩王,则是为了表明对六国复立的尊重。臧荼在楚汉战争中是中立的;楚汉战争结束,向刘邦投降,仍为燕王。但几个月之后,臧荼即因反叛而被刘邦俘了。但刘邦没有马上取消燕国,而是把自己的好友、少有战功的卢绾封为燕王。这无非是要表明,他不在乎异姓王的存在,好让其他的诸侯王放心。吴芮是项羽封的衡山王,因为派了部将跟了随刘邦与项习作战有功,就改封长沙王。这也是为了使其他封王的人相信,哪怕有一点点战功,都会得到顾惜。

刘邦称帝后,七个异姓王先杀了三个,最后只剩下一人善终

七个异姓王,刘邦真正顾忌的,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黥布。他们功劳太大,力量太强。韩信和彭越,都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刘邦逮捕的。这说明,他们实际上并无谋反意图。真正想要造反的,只有英布。他信誓旦旦要做皇帝,却被刘邦彻底击败。这三个人被铲除,刘邦才算去掉了心腹大患。

其他诸王,根本构不成对刘邦的威胁。韩王信是有点“材武”的。刘邦登基的第二年,就以防备匈奴为名,把他的封国北迁,以马邑为国都。不久,匈奴包围马邑。韩信派使者与匈奴讲和,被怀疑与匈奴勾结,不得已而投降了匈奴。赵王张敖,因部下企图刺杀刘邦,则被取消封国。

刘邦称帝后,七个异姓王先杀了三个,最后只剩下一人善终

至于燕王卢绾,确有私通匈奴的问题,但一直想跟刘邦讲清楚,并没有真正想造反。刘邦死后,他怕讲不清楚,只好逃往匈奴。只有长沙王吴茵,封国很小,才一直保留着。传到了第四代,因为没有继承人,封国自然就取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