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就是上甘岭!弹丸之地挖出6000多公里工事,土方可绕地球一圈半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美军共发射197.6万发炮弹,上甘岭的标高都被削低了2米。志愿军的阵地上每秒钟落弹6发,岩石都被炸成齐膝深的粉末。随手抓一把土里大半都是各种弹片,在这种疯狂的火力下,志愿军是如何活下来并坚持战斗的呢?答案只有一个:优秀的土工作业。

这就是上甘岭!弹丸之地挖出6000多公里工事,土方可绕地球一圈半

上甘岭上取下的土

当时的志愿军战士,大多是农民出身。土里刨食的天赋,造就了他们优秀的土工作业技能,这种技能在战争之初就完美的表现出来了。一把铁锹一副镐头,在志愿军战士手里上下飞舞,往往就能创造奇迹。第二次战役中的郭忠田排,为麻痹美国空军,短时间就能修建出一个假阵地。正是这个假阵地,让郭忠田排歼敌200余人自己无一伤亡。

到了阵地战阶段,面对美军的飞机大炮,防御工事就更加重要了。从1952年初开始,全军就是始了“坑道筑城”作业。不但在一线250公里宽的正面修建了数不清的坑道、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掩护点、火力点,连两侧的海岸线上,为了防止美军实施登陆作战,也修建了数百公里的堑壕。

这就是上甘岭!弹丸之地挖出6000多公里工事,土方可绕地球一圈半

而在上甘岭中,土工作业的工程量完全能载入史册。在上甘岭战役爆发前几个月,考虑到上甘岭位置的重要性,15军45师就开始大量修筑坑道、堑壕和交通壕。

当时15军提出的口号是:破开山腹筑长城,挖空岭心安我家。对于坑道,15军又提出了“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火、防寒”的“七防”要求,力求将坑道打造成“扛得住、藏得住、守得住、打得了”的攻防一体的防御工事。

这就是上甘岭!弹丸之地挖出6000多公里工事,土方可绕地球一圈半

对于坑道的参数,志愿军也有具体的要求。比如高度要在1.9米以上,宽度要1.2米以上,厚度要在15以上,每条坑道至少要有两个出口等。后期随着美军203毫米榴弹炮投入战斗,坑道的厚度又被加到30米。

这就是上甘岭!弹丸之地挖出6000多公里工事,土方可绕地球一圈半

坑道里还修建了指挥室、情报室、休息室、弹药库、手术室、图书室等各种设施,听起来好象功能齐全,但实际上条际十分恶劣。坑道的厚度虽有明确要求,但有时现场条件却无法满足。即使满足了,也不一定能抗得往美军航空炸弹的直接命中。

美军还常常派小股部队寻常志愿军坑道入口,一旦发现就集中火力猛轰,如果不幸将坑道入口炸塌,里面的战士难免会被困死、饿死、渴死。

这就是上甘岭!弹丸之地挖出6000多公里工事,土方可绕地球一圈半

由于后方的补给线被美军的炮火重重封锁,伤病员很难及时送下去,也只能放在坑道中。血腥味、硝烟味、臭味、汗味、霉味等各种味道全混合在一起,呆在其中的滋味可想而知了。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仍然斗志昂扬。坑道,是对付美军强大火力的最好的办法。正是依托着坑道,志愿军得以在美军疯狂的火力下活下来并坚持战斗。在43天的时间里,打退美军进攻900多次,歼敌2.5万人。

这就是上甘岭!弹丸之地挖出6000多公里工事,土方可绕地球一圈半

战后统计,在仅有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志愿军修建的各种坑道、堑壕、交通壕竟长达6250公里,这个长度已经超过了万里长城。挖出的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如果按一立方米一堆横向排列,可绕地球一圈半。而创造这些奇迹的工具,是战士们用美军的炮弹片融化后打造的铁锤和铁钎,开山的炸药是从美军的定时炸弹里掏出来的。

上甘岭上的工事只是有形的长城,真正无形的长城,是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