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作者:燕子李三007

世道艰难,理想不易。

2007年上映的《投名状》近年来评分一点点回升。除了观众对那段历史的更多认知,更有对剧中角色心理路程的理解。老版的义气干云,在《投名状》中化为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乱世的不堪,更影射了成功路上的残酷。可以说这是一部历史片,动作片,战争片,更可以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情片。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说《投名状》,不能不说《刺马》。

根据晚晴四大奇案之一【张汶祥刺马案】改编的《刺马》,时至今日都被动作片影迷津津乐道。

真实的历史,兄弟间的情仇,晚清没落的环境,更有狄龙、姜大卫、陈观泰三位邵氏顶梁柱,在张彻的镜头里显得那么刚劲有力,虎虎生风。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可以这么说,电影《刺马》看得是狄龙和姜大卫这对邵氏双子银幕决裂。

弑兄奸嫂的人命官司,放普通人身上都能激发百姓的想象力,更何况是清廷大员,两江总督马新贻。

上任当天被昔日兄弟一刀毙命,凶手被凌迟处置,绝对称得上热血澎湃。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陈可辛版的《投名状》兄弟情之外,更有了对社会和个人际遇的思考。情欲和道义的背叛之后,更增设了大时代当中个人命运的抗争,不同理想的博弈。兄弟三人的爱恨交织,更因为高高在上的清廷显得那么脆弱和渺小。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影片开始于庞青云的战败。

身手了得且有大将之材的他,靠装死才躲过太平军的杀戮。自己的兄弟尸横遍野,魁字营的畜生就在身后却迟迟不伸援手。

庞青云知道,他的资本没了。

与此同时,以赵二虎、姜午阳为首的民间草寇正跃跃欲试,想尽办法给自己的村庄抢粮抢钱,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初衷,让他们不在乎对方是谁。

能活下来,才有机会看到明天的日出。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落魄的庞青云,没有方向的赵二虎、姜午阳,就这样相遇了。吃了饭,跟我们去干玩命的活儿。

玩命的意义在哪,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

赵、姜二人看来,玩命的意义就在于能吃饱,能活到明天,然后继续去抢,去杀,去苟活。而在庞青云看来,这活儿乌合之众敢于玩命,就是他日后翻盘的资本。

反正都是蝼蚁,没有目标,还敢玩命,那我就给你一个方向,让你的玩命成就我的事业。

800人,庞、赵、姜三人的全部实力。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他们的对面,是朝廷三巨头,狄大人、陈大人和姜大人。老谋深算的三人先是对两月前庞青云全军覆没危言恐吓,之后听闻800人时又放肆嘲笑,其震慑力,影响力和玩弄权术的手腕宛若三只豺狼,比战场上的太平军更阴冷。

10日,无军饷,拿下舒城,是庞青云的舍命一搏。

所谓协助他们的1500军士无非坐山观虎,伺机而动。赵二虎莽撞冲动,姜午阳天性率真,唯有眉头紧锁的庞青云知道,800人是他的筹码,而他们兄弟三人加上800人,无非是陈大人的筹码。而这一切又都是朝廷的筹码。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舒城险胜,为庞青云捞到再创团队后的第一笔资本。

对他而言,这笔资本是下一场胜利的赌注。而在赵、姜二人眼中,这笔资本是家乡父老吃饱肚子的目的。

在朝廷三巨头眼中,这支部队是彼此制衡的棋子。输了他们没损失,赢了却能帮助陈大人杀杀姜大人锐气。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攻下苏州,成为改写庞青云命运的一战。

冲锋在前,死伤由天,成功拿下,却被魁字营接防。明摆着好事归别人,玩命看自己。更惨烈的胜利之后,不仅要面对贪婪的魁字营,更要面对杀俘的道德审判。

杀俘一幕,历史上李鸿章直呼内行。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且不论传统价值与民间道义的鄙夷,无数条生命就那么被自己的一句话而剥夺,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一样让自己备受煎熬。

赵二虎的绿林草莽气,声称要退出就是制造哗变,与军部决裂,于情于理都逼得庞青云不得不下跪。

“你山字营姓赵啊!”

狄大人的话,其实何尝不是庞青云的心里话。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就像一个股份制公司,三人合伙起家。

庞青云负责方向把控;赵二虎负责人事管理,姜午阳负责市场经营。800人站稳脚跟,变成8000,80000,这时候,究竟该听谁的?

这也是庞与赵、姜二人本质上的不同。

庞青云太清楚自己要什么了。他自己僵尸一样死人堆里爬出来,舔着脸活下去,利用各种机会再组新军,一步步发展壮大直到能跟魁字营叫板,他的发展思路,和赵、姜二人的兄弟型团队格格不入。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陈大人用30年才跪倒在紫禁城内,太后脚下。庞青云这个后起之秀,绝对不愿用同样的时间把自己锤炼成一个行将就木,尸位素餐的当朝大员。

利用战功为百姓请愿,恳请减免钱粮财税,他的理想是更宏大的,也是与朝廷势力相违背的。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睡二嫂的龌龊,违背了兄弟情义;杀俘的残忍,违背的基本道义;公然替南京百姓求情,违背了最高权力的敛财之道。

从个人情欲角度,组织发展角度,人才建设角度,还是上级关系维系角度,每一扇门庞青云都锁死了。

此时此刻,对任何一方来说,他都是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外人。现实世界里,没有绝对实力的理想主义者必死。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慈禧太后不必说什么。朝廷三巨头今天能捧你,明天就能杀你。更何况,庞青云除掉赵二虎,给姜午阳提供了最好的动机。

借刀杀人本就聪明,更何况这刀都不必借,他直奔庞青云就来了。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刺马》中,鲜衣怒马的兄弟三人,还能微笑着勾肩搭背,穿上官服,满面吹风感受青云直上的快意。《投名状》则把历史的不堪用脏兮兮的丑陋和不加修饰直面观众。

刀枪无眼,大英雄也得灰头土脸,朝堂凶险,大丈夫也得卑躬屈膝。走到头,就是死。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从《刺马》到《投名状》,人名变了,风格变了,着力点变了,感觉与格局也变了。

邵氏的兄弟情变成了政治权术与疆场厮杀的此消彼长,明星光环的黯然失色加速了角色的蜕变与磨砺。以至于动作戏反倒退居其次。

权谋与发展,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成为的影片核心主旨。故事也变得更加晦涩阴暗。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这时候,张文祥刺马案就成为一张外皮,《投名状》成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影片中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的创业团队,在与国企之争,跑马圈地等大背景下,试图用壮士断腕的牺牲演出了一幕血酬大片。

只可惜,现实就是那么冷,冷到任何努力的人在绝对实力面前都不堪一击。传统文艺作品中的善恶情仇不再那么直来直去,被摆布的命运谁也无法操控。

就像赵二虎媳妇所说,说好了的。今年挂红,明年挂绿,可现实却由不得你。投名状,必杀之。

这是一部披着历史外衣的苦情创业大片,灰头土脸,跌跌撞撞。武侠动作的酣畅淋漓绝对没有,倒是有商业电影的机关算尽,政治电影的重重黑幕,现实男女的相互纠葛。至于真实事件中那致命一刀,今天还有谁在乎呢?

14年过去了,越发觉得《投名状》被低估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