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志愿军英雄被美媒称为杀人魔王,坚守上甘岭,四小时毙敌上百人!

1952年12月的一天,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了前不久结束的“三角形山战役”(上甘岭战役),文中提到了一位志愿军战士时,用到了“杀人魔王”(ruthless killer)这个词。因为这名志愿军战士在4个小时的时间里,击毙了120多名敌军士兵,其中8人来自巴尔的摩县,这名志愿军战士就是战斗英雄高守余。

志愿军英雄被美媒称为杀人魔王,坚守上甘岭,四小时毙敌上百人!

【战斗英雄高守余】

高守余,山东昌乐县人,志愿军第12军34师102团9连战士。他身材敦实,长相憨厚,参军前就是个普通农民,怎么看都不可能和“杀人魔王”联系起来。但他却在上甘岭战场上创造了奇迹。

1952年的11月19日夜,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激战,537.7高地西侧的6号阵地失守,坚守阵地的连长文法礼等人全部牺牲。6号阵地地势高,是个突出部,不但可以控制东侧的1、2、3号阵地,还威胁到纵深的448高地,上级决定立即将它夺回来。

志愿军英雄被美媒称为杀人魔王,坚守上甘岭,四小时毙敌上百人!

20日凌晨4时,9连向阵地发起了反攻,高守余所在的一班正好负责6号阵地,天亮时分,6号阵地重新回到了志愿军的手里,但一班也仅剩下高守余一人,其他人全部壮烈牺牲。敌军不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立即向6号阵地发起了反扑。

敌军派出4架战机对6号阵地进行猛烈的轰炸,紧接着又向阵地炮击了一个小时,阵地上的工事和坑道全部被炸毁,高守余的军用水壶被穿了四个弹孔,腰里的皮带也被炸断,棉衣棉裤被弹片划破撕烂,许多地方露出了肉,但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只是负了轻伤。

志愿军英雄被美媒称为杀人魔王,坚守上甘岭,四小时毙敌上百人!

【美军拍摄的炮击上甘岭的真实镜头】

炮击一停,伪2师的一个排就冲了上来。高守余只能用弹坑作掩体,不断变换着位置向敌人射击、投手榴弹。手弹打光了就跑到敌人的尸体上捡,为了收集弹药方便,他把敌人放近到只有一二十米的地方才开火。敌人也不知道阵地上人多少人,但一个排的进攻很快被打退。

休整片刻之后,敌人很快就发起了新一轮进攻,这次上来的有两个排。而阵地上的高守余却得不到补充,弹药都是从尸体上捡的,水早就漏光了,吃的东西就是口袋里的三颗高粱糖,这还是前不久祖国慰问团来时发的,他一直没舍得吃,现在拿出来充饥。

志愿军英雄被美媒称为杀人魔王,坚守上甘岭,四小时毙敌上百人!

【带伤坚守阵地的志愿军】

一连又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美军一看伪军不行,决定亲自上阵,但进攻了两次之后,除了丢下一地尸体外,美军同样无功而返。美军尝到了厉害之后,决定还是让伪军上,于是伪2师组织一个连再次向6号阵地发起进攻。但高庆余越打越勇,手榴弹、爆破筒不断在敌群中开花,直炸得敌人鬼哭狼嚎。

就这样,高守余坚守6号阵地直到下午,共打退敌人6次进攻,阵地前遗留的敌军尸体就有120具。到黄昏时分,增援部队赶到,敌人再没敢发起新的进攻,高庆余一个人守住了6号阵地。在上报战果时,高守余又恢复他的憨厚和实诚:歼敌人数只按阵地前的尸体算,负伤逃走的都没算;缴获只按手里最后剩下的一支冲锋枪和6个手榴弹算。按理说歼灭这么多敌人,怎会只有这点缴获呢?

志愿军英雄被美媒称为杀人魔王,坚守上甘岭,四小时毙敌上百人!

【事迹报告会上的高守余】

战后,高守余荣立一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得“孤胆英雄”荣誉称号。大洋彼岸的《巴尔的摩太阳报》随后报道了这场战斗,因为巴尔的摩县在这一场战斗中死了8个人,其中6人来自陶森镇,他们的家人痛苦、悔恨、愤怒,而这位他们还不知道名字的志愿军英雄,则被冠以“杀人魔王”的名号。只是这才是侵略者应有的下场!

抄袭、洗稿必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