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俘虏的国军最高将领是谁?结局如何?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俘虏的国军最高将领是谁?结局如何?

淮海战役中,我军俘虏的国军最高将领是杜聿明,他当时的职位是徐州剿匪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杜聿明还是唯一身兼战犯和战俘双重身份的人。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俘虏的国军最高将领是谁?结局如何?

那么他是如何被俘虏的呢?

1948年12月17日,也就是黄维兵团被歼后的第二天,蒋介石就给杜聿明发来电报:“望吾弟万勿单独行动,明日派员飞京面授机宜。”杜聿明派了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的参谋长舒适存乘飞机去了南京。

12月19日,到南京去接受蒋介石“面授机宜”的舒适存回到了陈官庄,同时带来蒋介石的亲笔信,信中说明,对于杜聿明集团的救援,暂时没有援助的部队,只有在空军的掩护下强行突围,能突围多少是多少。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俘虏的国军最高将领是谁?结局如何?

当天晚上,杜聿明在第二兵团司令部召集了军长以上人员开会,在和部下认真研究之后,一方面同意在空军掩护下突围求生的计划,准备突围,另一方面,关于如何突围,他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由西安、武汉(必要时可以放弃武汉)调集胡宗南与白崇禧的主力部队,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在淮海地区与共军进行决战。

中策:各兵团仍然坚持固守,争取时间,也就是希望在军事上无法挽救危局之时,采用和谈的手法来解决问题。

下策:按照蒋介石的方案冒险突围,但这只能是无可奈何之举,绝对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但是,蒋介石采取的却是下策,也就是要杜聿明进行毫无把握的冒险突围。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俘虏的国军最高将领是谁?结局如何?

这让杜聿明很明显地感觉到了灭亡时刻的到来。

因为他明白:在国民党军队中,由于统帅部、前方指挥官、部队长这三者之间矛盾重重,由于部队与部队之间矛盾重重,如果下令突围之后,必然的结果肯定是各自顾各自,无法按照事先下达的命令统一行动,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击之下,必然迅速土崩瓦解。他即将成为第二个黄维。

1月9日晚上,杜聿明来到包围圈中当时兵力最强的第五军设在陈庄的军部,研究第二天的突围行动,在部下的抗议和威胁下,他决定突围,同时给蒋介石发出了他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大半生的最后一封电报:“各部已混乱,无法维持到明天,只有当晚分头突围。”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俘虏的国军最高将领是谁?结局如何?

很明显,所谓“分头突围”就是不论建制,不要统一指挥,各自逃生。命令一出,包围圈中的国民党军队立即四散奔逃。

杜聿明没有跟着第五军的大部队向外冲,而是带着自己的副官、卫士等十来个人在夜色中从陈庄向西走,因见到向西的部队太多,他就转而向东北方走。等到天亮时,四处都是解放军,当他听到“放下武器,缴枪不杀”的声音时,知道一切都完了。

就这样,风云一时的国名党军队中最著名的将领,和我军在东北战场较量以后又在中原战场较量的杜聿明,在1949年1月10日的早晨成了我军的俘虏。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俘虏的国军最高将领是谁?结局如何?

自被俘之日起,杜聿明一直是单独监禁的,不仅与外界极少接触,而且与其他著名战犯不通往来。1956年初,公安部设立战犯管理所,将全国重要战犯都集中到北京,进行学习改造,杜聿明也来到这里。”

在管理所医务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杜所患的胃溃疡、肺结核和肾结核等长年痛疾,终于逐渐好转、康复直至痊愈。在思想上,杜聿明逐渐地能够在再生之路上自觉迈进。1959年9月,在特赦的第一批改恶从善的罪犯名单中,杜聿明的名字赫然在列,他还作为代表在特赦大会上发言。

1961年杜聿明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专员。以后杜聿明曾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1年5月7日,病逝于北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