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皇帝亲舅加岳父,惨被当作替罪羊,死后翻案被追封太傅!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皇上舅舅兼岳父佟国维成为“替罪羊”。

他是皇帝亲舅加岳父,惨被当作替罪羊,死后翻案被追封太傅!

佟国维在朝中是个特殊人物。他姐姐孝康章皇后是康熙帝生母,孝懿仁皇后是他女儿。因此,他既是康熙帝的舅舅,又是康熙帝的岳父。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谋反,其居住京师的儿子吴应熊,于第二年春天准备以红帽子为号响应起事,一等侍卫佟国维奉命率侍卫到大佛寺,将乱党十余人捉拿回来,立下大功。后晋升为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官至正一品。

他是皇帝亲舅加岳父,惨被当作替罪羊,死后翻案被追封太傅!

康熙二十八(1689年)年,因他是当今皇上的岳父,被晋封为一等公。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他因年迈解任。这么一位特殊人物,而且是一位已经卸去官职之人,因晚年卷入继位人问题,大受其辱,若不是倚仗非常身份,极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皇太子第一次被废幽禁后,康熙帝又气又怒生病倒下。佟国维虽已经解任四年,但作为皇上的舅舅兼岳父,不甘置身局外。他上奏说:“皇上办事精明,天下人无不知晓,断无错误之处。此事于圣躬关系甚大,若日后易于措处,祈速赐睿断;或日后难于措处,亦祈赐睿断。总之,将原定主意熟虑施行为善。”当时,康熙帝左思右想之后,以胤礽疯病已愈为由,将他释放,已打定了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主意。但他觉得公布这一决策前还有许多事要做,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维护自己一贯正确的形象。皇帝金口玉言,对于废立皇太子这样的大事,不能嘴巴随便往哪至就往哪歪呀!为此,好多满汉大臣成了“替罪羊”,佟国维便是其中之一。

他是皇帝亲舅加岳父,惨被当作替罪羊,死后翻案被追封太傅!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康熙帝召见舅舅佟国维,大翻老账,抛出他去年说过的那席话,话问道:“尔是解任之人,此事与尔无涉,乃身先众人启奏,是何心哉?”佟国维多少猜测出皇上弦外之音,但他身为臣子,不能让皇上难堪,也不便为自己辩护,只能审慎答道:“臣虽以庸愚解任,蒙皇恩命为舅舅,仰见圣体违和,冀望速愈,故奏请速定其事,臣有何辞可对?”佟国维含蓄地提醒外甥皇帝,我虽解任,但不要忘掉还是你的舅舅,而且是你圣口予以承认的舅舅,你有为难之处,我不能不过问。

康熙帝没有充足理由驳翻岳父,只能荡开去,将他一军说,我有为难之处你来过问,将来我没有为难之处,你能做到不再过问国事吗?过了一夜,康熙帝又找出为难舅舅的罪责,将它以谕旨的形式让群臣传阅。谕旨中把佟国维夫妻祝愿他“万寿”,指责为“以荒诞不实之言欺朕”,无疑是欲加之罪。他天天被群臣和天下百姓称为“万岁”,并不视为欺骗愚弄,为何舅舅舅妈说这样的说就是愚弄他了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康熙帝就是要找舅舅的茬儿,要害在“易于措处”四字上。

他是皇帝亲舅加岳父,惨被当作替罪羊,死后翻案被追封太傅!

一想到废皇太子时自己的失态,想到自己当时转过的种种念头,他的内心就隐隐作痛。他要告诉群臣,当时他舅舅提醒他杀废太子,是别有用心。而他是英明之君,关键时刻未采纳舅舅的错误意见。

这年二月二十八日,距将胤礽重新捧上皇太子还有十来天,康熙帝对佟国维进行系统指责。这些指责上纲上线,但经不起推敲,没有什么说服力。然而,用意十分明显,把废太子引起的政治动荡、人心不稳的责任,推给终国维。

佟国维心中不服,但在这样的外甥皇帝面前,只能回答:“臣前所奏之言,俱载在档案。今并不推诿。众人因臣大言妄奏,皆畏惧列名,致贻圣体及皇太子、诸皇子之忧,臣罪莫大。皇上虽怜悯不诛,臣何颜生斯世?祈速赐诛戮,以示众。”这席话软中带硬,意思是说,我既然有这么大的罪,你应把我杀了才是。

康熙帝本意不是要杀佟国维,况且他是舅舅和岳父,怎能真动屠刀?随即下谕:“朕今特为安抚群下,降旨申明,非欲有所诛也。尔前启奏时,外间匪类不知其故,因甚赞尔云:“如此方谓之国家大臣,不惧死亡,敢行陈奏。今尔之情形毕露,人将谓尔为何如人耶?洵可耻之极矣!朕若诛尔,类似沽名。朕今断不诛尔,其坦怀勿俱,但不可卸责于朕躬。观尔迷妄之言,其亦被人镇魇与?”说了半天,一语道破,就是要你佟国维把有关罪责担起来,不要推卸给外甥皇帝。

他是皇帝亲舅加岳父,惨被当作替罪羊,死后翻案被追封太傅!

舅舅兼岳父的佟国维,被康照帝评定为“乱臣贼子”、“可耻之极”,政治声谦大受毁损。过了十年,康照五十八年(1719年)正月,佟国维死去,“赐祭葬如例”;雍正帝上台后,追赠他为太傅,并赠谥号“端纯”。他的第三子隆科多,承袭其一等公勇位。这一切都表明,佟国维并非真如康熙帝所斥责的那么可恶,他只不过是被外甥皇帝送上祭台的政治牺牲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