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孟夫子五不答

孟夫子五不答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公都子,孟子学生。滕更,滕国国君之弟。孟子在滕国时,在孟子门下学习。

若在所礼,这个人看起来有礼貌。这个若字,所用可琢磨,说明言者心里把握不准,但是对滕更之礼行存疑。

而不答,何也?滕更问问题的时候,孟子没有回答,这是为什么?老师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吗?怎么不回答呢?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挟,挟持。不达即答之法。学人当于此反求诸己,答案在自己这边。首先消掉自己的傲慢之心。虚心求问,对方才可以答。对话之发生,是双方要敞开。

孔子在面对鄙夫所问的时候,孔子是空空如也,叩其两端而竭。

孟子用心好,其人其法不够平和平实。

学生要做一个好学生,自觉做到,做不到,故需教之。老师要做一个好老师,自觉,以先觉觉后觉。先立师道,有此经,方可权。我们要明白这是孟子教导学生的一个阶段,不可执而求之。

观此章,知如何做一个虚心向学的学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还没到点,不作回应。自己先去想明白。

礼闻来学,未闻往教。这是学习的方法,虚己,主动,自觉,自主。

继续阅读